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3.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7-19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3页 |
2.1.1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 第19页 |
2.1.2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能力 | 第19-21页 |
2.1.3 自主创新能力 | 第21-22页 |
2.1.4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 第22-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2.1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创业中心理论 | 第24页 |
2.2.3 企业能力理论 | 第24-25页 |
2.2.4 风险投资理论 | 第25-27页 |
3 浙江金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能力现状 | 第27-37页 |
3.1 园区基本建设情况 | 第27-29页 |
3.1.1 组织管理建设 | 第27-28页 |
3.1.2 功能布局建设 | 第28-29页 |
3.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 第29-31页 |
3.2.1 技术研发投入与平台 | 第29-30页 |
3.2.2 技术研发项目与成果 | 第30页 |
3.2.3 技术成果转化成效 | 第30-31页 |
3.3 科技创业服务能力 | 第31-33页 |
3.3.1 科技服务平台 | 第31页 |
3.3.2 科技培训服务 | 第31-33页 |
3.3.3 科技特派员工作 | 第33页 |
3.4 带动产业发展能力 | 第33-35页 |
3.4.1 园区产业集聚情况 | 第33-34页 |
3.4.2 园区企业发展情况 | 第34页 |
3.4.3 园区“一二三产”融合情况 | 第34-35页 |
3.5 综合效益输出能力 | 第35-37页 |
3.5.1 经济与社会效益 | 第35-36页 |
3.5.2 生态效益 | 第36-37页 |
4 浙江金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7-48页 |
4.1 存在的问题 | 第37-44页 |
4.1.1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够强 | 第37-39页 |
4.1.1.1 科技研发成果不丰富 | 第37-38页 |
4.1.1.2 研发资金投入不充足 | 第38-39页 |
4.1.2 科技创业服务能力不充分 | 第39-41页 |
4.1.2.1 农业科技培训效率较低 | 第39-40页 |
4.1.2.2 科技特派员工作建设不到位 | 第40-41页 |
4.1.3 带动产业发展能力较弱 | 第41-43页 |
4.1.3.1 企业聚集度不够高 | 第41-42页 |
4.1.3.2 产业融合度不够深 | 第42-43页 |
4.1.4 综合效益输出能力不突出 | 第43-44页 |
4.1.4.1 园区经济社会效益输出不显著 | 第43页 |
4.1.4.2 园区生态效益成果不出众 | 第43-44页 |
4.2 原因分析 | 第44-48页 |
4.2.1 科技力量支撑基础不够牢 | 第44页 |
4.2.2 科技服务设施体系不健全 | 第44-45页 |
4.2.3 园区企业与产业发育不成熟 | 第45-46页 |
4.2.4 政府职能与企业责任的部分缺失 | 第46-48页 |
5 提升浙江金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能力的对策 | 第48-55页 |
5.1 加强园区科技力量支撑基础 | 第48-49页 |
5.1.1 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 | 第48-49页 |
5.1.2 创建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 第49页 |
5.2 完善园区科技服务设施体系 | 第49-51页 |
5.2.1 建立健全园区员工服务设施体系 | 第49-50页 |
5.2.2 拓建园区技术研发培训服务设施体系 | 第50-51页 |
5.3 推进园区企业与产业发展进程 | 第51-53页 |
5.3.1 推动园区企业制度与文化协同发展 | 第51-52页 |
5.3.2 深化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第52-53页 |
5.4 全力补救政府职能与转变企业责任 | 第53-55页 |
5.4.1 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 第53-54页 |
5.4.2 企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责任的动态平衡 | 第54-55页 |
6 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个人简介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