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基于热致相变微针材料设计及透皮给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5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微针透皮给药第12-17页
        1.2.1 微针给药原理第12-13页
        1.2.2 微针体系分类第13-16页
        1.2.3 微针制备方法第16-17页
    1.3 触发响应型微针给药第17-20页
        1.3.1 力触发微针给药第17-18页
        1.3.2 电触发微针给药第18-19页
        1.3.3 光触发微针给药第19-20页
    1.4 相变材料用于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内容第22-25页
        1.5.1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22页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2-25页
第二章 基于电热控释二甲双胍微针载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第25-38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31页
        2.2.1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第26-27页
        2.2.2 实验内容第27-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37页
        2.3.1 热熔可分离微针形貌表征第31-32页
        2.3.2 微针力学性能分析第32-33页
        2.3.3 微针热熔行为表征第33页
        2.3.4 体外皮肤插入实验第33-35页
        2.3.5 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第35-36页
        2.3.6 体内透皮给药研究第36-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基于光热控释二甲双胍微针载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第38-57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实验部分第39-45页
        3.2.1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第39-41页
        3.2.2 实验内容第41-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56页
        3.3.1 Cu_7S_4基本表征及MTT分析第45-46页
        3.3.2 PCM共混比例选取第46-48页
        3.3.3 热敏可分离微针形貌表征第48-49页
        3.3.4 微针热熔行为表征第49-50页
        3.3.5 体外皮肤插入实验第50-51页
        3.3.6 皮肤光热损伤分析第51-53页
        3.3.7 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第53页
        3.3.8 体内透皮给药研究第53-55页
        3.3.9 体内急性毒性分析第55-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基于光敏载药纳米粒子聚合物微针系统设计与研究第57-76页
    4.1 引言第57-58页
    4.2 实验部分第58-64页
        4.2.1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第58-60页
        4.2.2 实验内容第60-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4-75页
        4.3.1 PDA/LA-Met/HMSN纳米粒子基本表征第64-67页
        4.3.2 MTT法细胞毒性分析第67-68页
        4.3.3 纳米复合粒子光敏特性分析第68-70页
        4.3.4 微针形貌表征及力学性能分析第70-71页
        4.3.5 体外皮肤插入实验第71页
        4.3.6 皮肤光热损伤分析第71-72页
        4.3.7 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第72-73页
        4.3.8 体内透皮给药研究第73-75页
        4.3.9 体内急性毒性分析第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5.1 总结第76-77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90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工作成果第90-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遮荫处理对草莓花芽分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生态环境污染监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