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3 简要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6-20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18-20页 |
2 “PE+上市公司”并购模式的发展 | 第20-25页 |
2.1 并购基金在中国的发展 | 第20-22页 |
2.1.1 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 | 第20页 |
2.1.2 “PE+上市公司”型并购基金的产生 | 第20-21页 |
2.1.3 并购基金控股上市公司 | 第21-22页 |
2.2 “PE+上市公司”并购模式的步骤与意义 | 第22-25页 |
2.2.1 “PE+上市公司”并购模式的步骤 | 第22-23页 |
2.2.2 “PE+上市公司”模式的意义 | 第23-25页 |
3 维格娜丝并购Teenie Weenie案例介绍 | 第25-28页 |
3.1 交易背景 | 第25页 |
3.2 交易主体 | 第25-27页 |
3.2.1 并购方——维格娜丝 | 第25-26页 |
3.2.2 标的资产——Teenie Weenie | 第26页 |
3.2.3 并购基金——金维格 | 第26-27页 |
3.3 交易过程 | 第27-28页 |
4 “PE+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分析 | 第28-45页 |
4.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绩效分析 | 第28-33页 |
4.1.1 事件研究法 | 第28-29页 |
4.1.2 窗口划分和数据选择 | 第29-30页 |
4.1.3 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 第30页 |
4.1.4 计算日超常收益率和累计超常收益率 | 第30-32页 |
4.1.5 短期绩效评价 | 第32-33页 |
4.2 基于财务分析法的绩效分析 | 第33-45页 |
4.2.1 财务分析法 | 第33-34页 |
4.2.2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4-37页 |
4.2.3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7-39页 |
4.2.4 营运能力分析 | 第39-40页 |
4.2.5 成长能力分析 | 第40-42页 |
4.2.6 财务绩效评价 | 第42-45页 |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5-4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46-4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