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来源、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非圆车削加工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1.4 全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2 非圆异面零件车削加工平台的运动学分析 | 第15-22页 |
2.1 非圆异面零件车削加工平台机械结构和运动链分析 | 第15-16页 |
2.2 非圆异面零件车削加工平台的运动学分析 | 第16-20页 |
2.3 非圆异面零件车削加工平台的刀具姿态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非圆异面轮廓的轨迹插补和轮廓误差估算 | 第22-32页 |
3.1 基于Simpson法则的非圆轮廓样条计算 | 第22-23页 |
3.2 基于速度修正多项式的轨迹插补 | 第23-26页 |
3.3 基于梯形加速度的恒切削速度规划 | 第26-27页 |
3.4 基于轮廓样条参数的各轴位置指令求解 | 第27-29页 |
3.5 非圆异面轮廓误差估算 | 第29-3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非圆异面零件车削加工平台硬件及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32-42页 |
4.1 非圆异面零件车削加工平台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32-35页 |
4.2 非圆异面零件车削加工平台的驱动控制部分组成 | 第35-37页 |
4.3 基于TwinCAT的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37-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 | 第42-60页 |
5.1 基于Matlab的插补轨迹算法仿真 | 第42-47页 |
5.2 加工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7-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总结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