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罗浮山风景区人性化设计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现状 | 第14-23页 |
2.1 相关概念综述 | 第14-17页 |
2.1.1 人性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人性化景观的概念 | 第14-15页 |
2.1.3 人性化景观设计的定义 | 第15页 |
2.1.4 非人性化景观的根源 | 第15-16页 |
2.1.5 人的行为心理与景观设计 | 第16-17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2.2.1 国外人性化景观设计研究 | 第17-18页 |
2.2.2 国内人性化景观设计研究 | 第18-22页 |
2.3 人性化景观设计的方法 | 第22-23页 |
3 罗浮山风景区现状及人性化设计评价 | 第23-50页 |
3.1 罗浮山风景区现状 | 第23-24页 |
3.2 罗浮山景区人性设计评价 | 第24-39页 |
3.2.1 技术层面的人文关怀 | 第25-35页 |
3.2.2 心理层面的人文关怀 | 第35-39页 |
3.3 景区游客体验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39-44页 |
3.3.1 研究假设 | 第39-40页 |
3.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3.3.3 相关性分析 | 第41-44页 |
3.4 人性化设计原则 | 第44-46页 |
3.4.1 安全性原则 | 第44页 |
3.4.2 舒适性原则 | 第44页 |
3.4.3 生态性原则 | 第44-45页 |
3.4.4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5页 |
3.4.5 地域性原则 | 第45-46页 |
3.5 与其他景区人文设计对比 | 第46-50页 |
4 罗浮山景区人性化景观实证分析与设计策略 | 第50-74页 |
4.1 罗浮山景区专家评价 | 第50-51页 |
4.2 人性化的活动空间设计 | 第51-61页 |
4.2.1 内部空间营建 | 第51-60页 |
4.2.2 多变空间 | 第60页 |
4.2.3 空间营建技巧 | 第60-61页 |
4.3 植物景观人性化设计 | 第61-65页 |
4.3.1 植物选择 | 第61-62页 |
4.3.2 植物配置 | 第62-65页 |
4.4 水体景观人性化设计 | 第65-67页 |
4.4.1 安全性 | 第65-66页 |
4.4.2 舒适性 | 第66页 |
4.4.3 观赏性 | 第66-67页 |
4.5 山石地形景观人性化设计 | 第67-68页 |
4.5.1 山石 | 第67-68页 |
4.5.2 地形 | 第68页 |
4.6 建筑景观人性化设计 | 第68-70页 |
4.6.1 亭子 | 第68-69页 |
4.6.2 游船码头 | 第69-70页 |
4.7 道桥景观人性化设计 | 第70-72页 |
4.7.1 园路 | 第70-71页 |
4.7.2 园桥 | 第71-72页 |
4.8 设施景观人性化设计 | 第72-74页 |
4.8.1 小品景观人性化设计 | 第72-7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5.1 结论 | 第74-75页 |
5.2 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