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脂肪酸标记应用原理 | 第12-13页 |
1.2.2 脂肪酸标记在食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13页 |
1.2.3 脂肪酸标记对营养关系的指示 | 第13-15页 |
1.3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5-16页 |
1.3.1 自然地理环境 | 第15-16页 |
1.3.2 生物资源概况 | 第16页 |
1.3.3 渔业资源状况 | 第16页 |
1.4 关键食物网 | 第16-17页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2.1 样品采集时间及区域 | 第18-19页 |
2.2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19-20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海州湾关键食物网脂肪酸特征 | 第21-72页 |
3.1 颗粒悬浮物脂肪酸特征 | 第21-26页 |
3.1.1 海州湾悬浮物脂肪酸组成特征 | 第21-23页 |
3.1.2 5 月和9月悬浮物脂肪酸组成特征 | 第23-24页 |
3.1.3 讨论与分析 | 第24-25页 |
3.1.4 小结 | 第25-26页 |
3.2 海州湾浮游植物脂肪酸特征 | 第26-30页 |
3.2.1 海州湾浮游植物脂肪酸特征 | 第26-28页 |
3.2.2 5 月和9月浮游植物脂肪酸组成特征 | 第28-29页 |
3.2.3 讨论与分析 | 第29-30页 |
3.2.4 小结 | 第30页 |
3.3 海州湾浮游动物脂肪酸特征 | 第30-33页 |
3.3.1 浮游动物优势种脂肪酸组成 | 第30-32页 |
3.3.2 讨论与分析 | 第32-33页 |
3.3.3 小结 | 第33页 |
3.4 海州湾底栖生物脂肪酸特征 | 第33-46页 |
3.4.1 底栖生物脂肪酸组成 | 第33-42页 |
3.4.2 5 月份和9月份底栖生物脂肪酸组成特征 | 第42-44页 |
3.4.3 讨论与分析 | 第44-45页 |
3.4.4 小结 | 第45-46页 |
3.5 海州湾头足类脂肪酸特征 | 第46-50页 |
3.5.1 头足类脂肪酸组成 | 第46-48页 |
3.5.2 5 月和9月头足类脂肪酸组成特征 | 第48-50页 |
3.5.3 讨论与分析 | 第50页 |
3.5.4 小结 | 第50页 |
3.6 海州湾主要鱼类脂肪酸特征 | 第50-71页 |
3.6.1 主要鱼类脂肪酸组成 | 第50-65页 |
3.6.2 5 月和9月鱼类脂肪酸组成特征 | 第65-69页 |
3.6.3 讨论与分析 | 第69-70页 |
3.6.4 小结 | 第70-71页 |
3.7 脂肪酸标记对海州湾食物网营养结构的指示 | 第71-72页 |
第四章 不同体长、组织脂肪酸组成 | 第72-77页 |
4.1 不同体长脂肪酸组成 | 第72-76页 |
4.2 不同组织脂肪酸组成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78页 |
5.2 创新点 | 第78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