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2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纳米颗粒的电化学发光类型 | 第11-14页 |
1.2.1 湮灭型 | 第11-12页 |
1.2.2 共反应剂型 | 第12-14页 |
1.3 纳米颗粒 | 第14-20页 |
1.3.1 金簇 | 第14-17页 |
1.3.1.1 金簇的荧光性质 | 第15-16页 |
1.3.1.2 金簇的电化学发光性质 | 第16-17页 |
1.3.2 卤化铅钙钛矿 | 第17-20页 |
1.3.2.1 离子晶体结构及简易合成 | 第18页 |
1.3.2.2 结构不稳定性 | 第18-19页 |
1.3.2.3 基于卤化铅钙钛矿的商用光电器件 | 第19-20页 |
1.4 纳米颗粒电化学发光的应用 | 第20-23页 |
1.4.1 免疫分析 | 第21-22页 |
1.4.2 DNA检测 | 第22-23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2页 |
第二章 基于主-客体识别作用构筑的水溶性金纳米簇的高效单色电化学发光 | 第32-49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2.2.2 材料与试剂 | 第33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3页 |
2.3.1 ATT-Au NCs和ARG/ATT-Au NCs的性质表征 | 第33-36页 |
2.3.2 ATT-Au NCs和ARG/ATT-Au NCs的电化学性质 | 第36-37页 |
2.3.3 ATT-Au NCs和ARG/ATT-Au NCs的湮灭型ECL性质 | 第37-40页 |
2.3.4 ATT-Au NCs和ARG/ATT-Au NCs的共反应剂型ECL性质 | 第40-43页 |
2.4 总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第三章 Ce~(4+)掺杂对钙钛矿CsPbBr_3纳米晶体形态和电荷转移辐射过程的调控 | 第49-63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3.2.2 材料与试剂 | 第50页 |
3.2.3 CsPbBr_3NCs的合成与掺杂方法 | 第50-51页 |
3.2.4 CsPbBr_3|GCE,CsPbBr_3-Ce~(4+)|GCE和CsPbBr_3-CeO_2|GCE的制备 | 第5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3.3.1 CsPbBr_3,CsPbBr_3-Ce~(4+)和CsPbBr_3-CeO_2 NCs的表征 | 第51-56页 |
3.3.2 CsPbBr_3-Ce~(4+)和CsPbBr_3-CeO_2 NCs的电化学行为和ECL性质 | 第56-59页 |
3.3.3 总结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