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发射与微震信号特征及有用信号提取分析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2.1 室内岩石破坏声发射试验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2.2 微震监测技术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工程背景 | 第19-29页 |
| 2.1 香炉山钨矿工程概况 | 第19-21页 |
| 2.1.1 矿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 第19页 |
| 2.1.2 矿床地质条件 | 第19-20页 |
| 2.1.3 矿区开采现状 | 第20-21页 |
| 2.2 香炉山钨矿微震监测系统的组成与建立 | 第21-28页 |
| 2.2.1 微震监测技术原理 | 第21-22页 |
| 2.2.2 微震监测系统的组成 | 第22-24页 |
| 2.2.3 传感器布置原则 | 第24-25页 |
| 2.2.4 微震监测系统的建立 | 第25-28页 |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室内岩石破坏声发射试验信号特征研究 | 第29-52页 |
| 3.1 引言 | 第29页 |
| 3.2 试验方案 | 第29-32页 |
| 3.2.1 岩样描述与制备 | 第29页 |
| 3.2.2 试验设备与方法 | 第29-32页 |
| 3.3 试验内容 | 第32页 |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49页 |
| 3.4.1 岩石破裂信号振幅-频度变化特征分析 | 第32-38页 |
| 3.4.2 岩石破裂信号峰值频率变化特征分析 | 第38-43页 |
| 3.4.3 岩石破裂信号能量变化特征分析 | 第43-47页 |
| 3.4.4 岩石破裂信号RA值变化特征分析 | 第47-49页 |
| 3.5 小结 | 第49-52页 |
| 第4章 矿山震源信号特征统计分析研究 | 第52-100页 |
| 4.1 引言 | 第52页 |
| 4.2 震源信号波形采集 | 第52-57页 |
| 4.2.1 震源信号类型 | 第52-55页 |
| 4.2.2 信号波形采集 | 第55-57页 |
| 4.3 信号波形直观声学特征统计分析 | 第57-85页 |
| 4.3.1 震源信号特征 | 第57-58页 |
| 4.3.2 信号直观特征统计与分析 | 第58-85页 |
| 4.4 震源信号相对能量统计分析 | 第85-89页 |
| 4.4.1 相对能量理论 | 第86页 |
| 4.4.2 相对能量统计与分析 | 第86-89页 |
| 4.5 震源信号主频统计分析 | 第89-97页 |
| 4.5.1 傅里叶变换理论 | 第89-90页 |
| 4.5.2 信号主频统计分析 | 第90-97页 |
| 4.6 震源信号特征对比与分析 | 第97-99页 |
| 4.7 小结 | 第99-100页 |
| 第5章 矿山震源信号辨识案例及去噪分析 | 第100-116页 |
| 5.1 引言 | 第100页 |
| 5.2 基于信号特征统计的案例分析 | 第100-105页 |
| 5.3 阈值去噪 | 第105-106页 |
| 5.4 数字滤波去噪 | 第106-109页 |
| 5.4.1 低通滤波 | 第106-107页 |
| 5.4.2 高通滤波 | 第107-108页 |
| 5.4.3 带通滤波 | 第108页 |
| 5.4.4 带阻滤波 | 第108-109页 |
| 5.5 小波阈值去噪 | 第109-115页 |
| 5.5.1 小波变换理论 | 第109-111页 |
| 5.5.2 小波阈值去噪分析 | 第111-115页 |
| 5.5.3 去噪方法对比分析 | 第115页 |
| 5.6 小结 | 第115-116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6-117页 |
| 6.2 展望 | 第117-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