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1.2 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1页 |
1.2.4 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2.4.1 创新点 | 第11-12页 |
1.2.4.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欧洲外销瓷的背景 | 第13-36页 |
2.1 明代瓷业生产概况 | 第13-24页 |
2.1.1 以景德镇窑为代表 | 第13-19页 |
2.1.1.1 御器厂生产概况 | 第13-17页 |
2.1.1.2 明代民窑生产概况 | 第17-18页 |
2.1.1.3 明代瓷器生产中的外来元素 | 第18-19页 |
2.1.2 清代景德镇瓷业生产概况 | 第19-24页 |
2.1.2.1 瓷器生产类型 | 第19-20页 |
2.1.2.2 瓷器生产中的外来因素 | 第20-24页 |
2.2 欧洲的瓷器贸易背景 | 第24-36页 |
2.2.1 瓷器贸易的初始阶段(1511-1553) | 第25-27页 |
2.2.2 瓷器贸易的发展阶段(1554-1684) | 第27-35页 |
2.2.3 瓷器贸易的衰落阶段(1684-1842) | 第35-36页 |
3 欧洲外销瓷的种类 | 第36-59页 |
3.1 饮具 | 第36-49页 |
3.1.1 欧洲饮具使用功能发生的转变(见表1) | 第36-40页 |
3.1.1.1 成套特点 | 第36-37页 |
3.1.1.2 杯子把手 | 第37-38页 |
3.1.1.3 纹饰风格 | 第38-40页 |
3.1.1.4 造型特色 | 第40页 |
3.1.2 茶具 | 第40-44页 |
3.1.3 咖啡具 | 第44-45页 |
3.1.4 巧克力具 | 第45-46页 |
3.1.5 酒具 | 第46-49页 |
3.1.5.1 葡萄酒具 | 第46-47页 |
3.1.5.2 冰酒器 | 第47-48页 |
3.1.5.3 酒瓶 | 第48页 |
3.1.5.4 啤酒具 | 第48-49页 |
3.2 餐具 | 第49-52页 |
3.3 洁具 | 第52-59页 |
3.3.1 剃须盘 | 第52-53页 |
3.3.2 水盆和水壶 | 第53页 |
3.3.3 便壶 | 第53-54页 |
3.3.4 澡盆 | 第54页 |
3.3.5 照明用具 | 第54-55页 |
3.3.6 陈设用具(花盆、瓷瓶、钟壳、雕塑) | 第55-56页 |
3.3.7 其他用具(鼻烟壶) | 第56-57页 |
3.3.8 外销欧洲使用功能发生转变的瓷器类型 | 第57-59页 |
3.3.8.1 盘子使用功能的转变 | 第57-58页 |
3.3.8.2 花瓶的组合使用 | 第58页 |
3.3.8.3 改装后的新器形 | 第58-59页 |
4 外销瓷功能发生转变的原因 | 第59-66页 |
4.1 生活方式的差异 | 第59-62页 |
4.1.1 饮食观念 | 第59-60页 |
4.1.2 食物结构 | 第60页 |
4.1.3 烹饪方式 | 第60-61页 |
4.1.4 用餐习俗 | 第61页 |
4.1.5 饮料的种类 | 第61-62页 |
4.1.5.1 茶 | 第61页 |
4.1.5.2 咖啡和巧克力 | 第61-62页 |
4.2 制瓷工艺的影响 | 第62-66页 |
4.2.1 制坯工艺 | 第62-63页 |
4.2.2 施釉工艺 | 第63-64页 |
4.2.3 彩绘工艺 | 第64-66页 |
4.2.4 装烧工艺 | 第66页 |
5 中国外销瓷对欧洲社会生活的影响 | 第66-77页 |
5.1 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 第66-71页 |
5.1.1 用餐方式 | 第66-68页 |
5.1.2 饮料种类——以茶和咖啡为例 | 第68-71页 |
5.1.2.1 茶 | 第68页 |
5.1.2.2 茶的广告 | 第68-69页 |
5.1.2.3 茶从药物变成饮料 | 第69-70页 |
5.1.2.4 咖啡 | 第70页 |
5.1.2.5 咖啡具进口 | 第70-71页 |
5.2 对生活艺术的影响 | 第71-75页 |
5.2.1 审美观的提升 | 第71-72页 |
5.2.2 家居装饰的美化 | 第72-73页 |
5.2.2.1 陈设瓷 | 第72-73页 |
5.2.2.2 瓷砖 | 第73页 |
5.2.3 制瓷工艺的巨变 | 第73-74页 |
5.2.3.1 荷兰代尔夫特窑 | 第73-74页 |
5.2.3.2 德国麦森窑 | 第74页 |
5.2.3.2 法国塞弗尔窑 | 第74页 |
5.2.4 收藏之风兴起 | 第74-75页 |
5.3 对宗教艺术的影响 | 第75-77页 |
5.3.1 神圣的象征 | 第75-76页 |
5.3.2 祭祀用品 | 第76-77页 |
6 结论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附录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