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7-10页 |
1.1 学术回顾 | 第7-8页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1.3 选题的创新点 | 第9-10页 |
2 十七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瓷器贸易的分类与分期 | 第10-19页 |
2.1 十七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瓷器贸易的分类 | 第10-14页 |
2.1.1 荷兰东印度公司亚欧间瓷器贸易 | 第10-11页 |
2.1.2 荷兰东印度公司亚洲间瓷器贸易 | 第11-14页 |
2.1.2.1 印度尼西亚地区 | 第11-12页 |
2.1.2.2 中国、日本、泰国、越南 | 第12-13页 |
2.1.2.3 印度、孟加拉湾、西亚地区 | 第13-14页 |
2.2 十七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瓷器贸易的分期 | 第14-19页 |
2.2.1 荷兰东印度公司亚欧间瓷器贸易 | 第14-16页 |
2.2.1.1 初始期(1602-1623年) | 第14-15页 |
2.2.1.2 发展期(1624-1634年) | 第15页 |
2.2.1.3 高峰期(1635-1646年) | 第15-16页 |
2.2.1.4 衰落期(1647-1657年) | 第16页 |
2.2.2 荷兰东印度公司亚洲间瓷器贸易 | 第16-19页 |
2.2.2.1 早期(1602-1623年) | 第17页 |
2.2.2.2 中期(1624-1646年) | 第17-18页 |
2.2.2.3 晚期(1647-1661年) | 第18-19页 |
3 十七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亚欧间瓷器贸易特点 | 第19-36页 |
3.1 初始期(1602-1623年)特点 | 第19-25页 |
3.1.1 回航船单反映的初始期特点 | 第19-21页 |
3.1.2 荷兰东印度公司书信往来反映的初始期特点 | 第21-25页 |
3.2 发展期(1624-1634年)特点 | 第25-28页 |
3.2.1 回航船单反映的发展期特点 | 第25-28页 |
3.2.2 书信往来反映的发展期特点 | 第28页 |
3.3 高峰期(1635-1647年)特点 | 第28-33页 |
3.3.1 回航船单反映的高峰期特点 | 第28-31页 |
3.3.2 书信往来反映的高峰期特点 | 第31-33页 |
3.4 衰落期(1647-1657年)特点 | 第33-34页 |
3.5 小结 | 第34-36页 |
4 荷兰东印度公司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外的亚洲间瓷器贸易特点 | 第36-48页 |
4.1 早期(1602-1623年)特点 | 第36-39页 |
4.2 中期(1624-1647年)特点 | 第39-45页 |
4.3 晚期(1648-1661年)特点 | 第45-46页 |
4.4 小结 | 第46-48页 |
5 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瓷器的类型 | 第48-53页 |
5.1 欧亚瓷器贸易中的瓷器类型 | 第48-53页 |
5.1.1 荷兰东印度公司船货单反映的瓷器类型 | 第48-51页 |
5.1.1.1 贸易初始期(1602-1623年) | 第48-49页 |
5.1.1.2 贸易发展期(1624-1634年) | 第49-50页 |
5.1.1.3 贸易繁荣期(1635-1647年) | 第50-51页 |
5.1.2 荷兰东印度公司回荷途中沉船出水的瓷器类型 | 第51-53页 |
5.2 亚洲瓷器贸易中的瓷器类型 | 第53-55页 |
5.2.1 早期(1602-1623年) | 第53页 |
5.2.2 中期(1624-1646年) | 第53-54页 |
5.2.3 晚期(1648-1661年) | 第54-55页 |
6 十七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瓷器贸易成因研究 | 第55-61页 |
6.1 客观原因 | 第55-57页 |
6.1.1 强大的海洋实力 | 第55页 |
6.1.2 雄厚的贸易资本 | 第55-56页 |
6.1.3 发达的贸易网络 | 第56-57页 |
6.2 主观原因 | 第57-58页 |
6.2.1 游刃有余的外交策略 | 第57-58页 |
6.2.2 对瓷器消费市场的敏锐判断 | 第58页 |
6.3 中荷瓷器贸易影响 | 第58-61页 |
6.3.1 对欧洲的影响 | 第58-60页 |
6.3.2 对中国的影响 | 第60-61页 |
7 结论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