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遗传学论文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杂交育种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光倒刺鲃生物学特性研究第13-14页
        1.1.1 形态学特征第13页
        1.1.2 生殖习性及繁殖发育第13-14页
        1.1.3 食性第14页
    1.2 鱼类杂交的研究进展第14-17页
        1.2.1 鱼类远缘杂交概述第14-15页
        1.2.2 鱼类近缘杂交概述第15-17页
    1.3 DNA分子标记第17-18页
        1.3.1 线粒体DNA分子标记技术第17页
        1.3.2 微卫星标记技术第17-18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不同流域光倒刺鲃及其杂交子一代的生长和形态差异分析第19-3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9-21页
        2.1.1 实验材料第19页
        2.1.2 生长比较第19页
        2.1.3 形态数据测量第19-20页
        2.1.4 数据分析第20-21页
    2.2 研究结果第21-29页
        2.2.1 生长对比第21-22页
        2.2.2 可数性状第22-23页
        2.2.3 可量性状与框架结构数据第23-29页
    2.3 讨论第29-31页
第三章 不同流域的光倒刺鲃杂交子一代及其亲本的线粒体COI、Cytb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第31-4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3.1.1 材料第31-32页
        3.1.2 方法第3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2-42页
        3.2.1 COI基因的PCR结果第32-33页
        3.2.2 COI、Cytb基因序列及其碱基组成第33-34页
        3.2.3 COI、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第34-35页
        3.2.4 COI、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变异位点分析第35-41页
        3.2.5 COI、Cytb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第41-42页
    3.3 讨论第42-44页
第四章 基于简化基因组筛选光倒刺鲃微卫星引物第44-5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4.1.1 基因组来源第44页
        4.1.2 光倒刺鲃引物筛选第44-45页
        4.1.3 引物的初步筛选第4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4.2.1 测序结果第45页
        4.2.2 SSRs组成和频率分布比较第45-48页
        4.2.3 不同SSR重复单元长度的比较第48页
        4.2.4 微卫星位点分析第48-51页
    4.3 讨论第51-53页
第五章 光倒刺鲃不同杂交组合的微卫星分析第53-6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5.1.1 实验材料第53页
        5.1.2 DNA的提取第53-54页
        5.1.3 微卫星引物来源及荧光标记第54页
        5.1.4 PCR扩增和荧光检测第54-55页
        5.1.5 数据统计分析第55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5.2.1 微卫星扩增结果第55-56页
        5.2.2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6-57页
        5.2.3 群体间遗传结构分析第57-58页
    5.3 讨论第58-60页
结论与展望第60-61页
    1 结论第60页
    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9页
附录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光流场模型的非刚性图像配准
下一篇:不同主体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研究--以辽宁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