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重点 | 第12页 |
1.3.2 研究难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结构和结论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2 研究结构 | 第13页 |
1.4.3 研究结论 | 第13-15页 |
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5页 |
2.1 全要素生产的研究 | 第15-17页 |
2.2 FDI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 | 第17-21页 |
2.2.1 FDI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2.2 FDI前沿理论 | 第19-20页 |
2.2.3 FDI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理论 | 第20-21页 |
2.3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21-22页 |
2.4 国内产业转移理论 | 第22-25页 |
3 FDI双向流动与要素配置效率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25-32页 |
3.1 IFDI对全要素生产的作用机理 | 第25-26页 |
3.2 O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 | 第26-28页 |
3.3 内资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 | 第28页 |
3.4 资本跨区域流动的经济效应 | 第28-30页 |
3.4.1 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模型 | 第29-30页 |
3.4.2 资本跨区域流动的经济效应 | 第30页 |
3.5 FDI双向流动促进全要素效率提高的机理分析 | 第30-32页 |
4 FDI双向流动模型的描述性分析 | 第32-38页 |
4.1 IFDI现状、区位分布及趋势分析 | 第32-34页 |
4.2 OFDI现状、区位分布及趋势分析 | 第34-36页 |
4.3 内资流动规模现状、计量及区位分析 | 第36-38页 |
5 “FDI双向流动”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38-59页 |
5.1 全要素生产率方法的选择及测定 | 第38-46页 |
5.1.1 参数和非参数法模型比较 | 第38-41页 |
5.1.2 模型测算结果比较和分析 | 第41-46页 |
5.2 构建“FDI双向流动”模型 | 第46-48页 |
5.3 单位根检验 | 第48-49页 |
5.4 自相关性检验 | 第49-51页 |
5.5 “FDI双向流动”模型面板回归 | 第51-5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