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农宅功能模块研究与设计--以黔西南地区为例
详细摘要 | 第6-8页 |
Summary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5-16页 |
1.5.1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6-19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模块化理论探究 | 第19-27页 |
2.1 模块化理论解析 | 第19-23页 |
2.1.1 模块与模块化定义 | 第19-20页 |
2.1.2 建筑模块化 | 第20-21页 |
2.1.3 模块的特性 | 第21页 |
2.1.4 模块的优势 | 第21-22页 |
2.1.5 模块的形式 | 第22-23页 |
2.2 建筑模数理论解析 | 第23-26页 |
2.2.1 建筑模数 | 第23页 |
2.2.2 模数协调 | 第23-24页 |
2.2.3 模数网格协调 | 第24-26页 |
2.3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黔西南地区农村住宅现状特征研究 | 第27-48页 |
3.1 居住实态调查内容和特点 | 第27-28页 |
3.2 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3.3 功能空间与居住行为 | 第30-45页 |
3.3.1 堂屋的发展变化 | 第31-33页 |
3.3.2 起居及会客的场所变化 | 第33-37页 |
3.3.3 卧室 | 第37-40页 |
3.3.4 卫生间与生理卫生 | 第40-42页 |
3.3.5 厨房与就餐 | 第42-44页 |
3.3.6 储藏室 | 第44页 |
3.3.7 庭院 | 第44-45页 |
3.4 功能空间现状总结及处理建议 | 第45-47页 |
3.4.1 功能空间现状总结 | 第45-46页 |
3.4.2 功能空间处理建议 | 第46-47页 |
3.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农村住宅模块化系统构建及功能空间模块研究 | 第48-84页 |
4.1 农村住宅模块化系统构建 | 第48-51页 |
4.1.1 制造业模块分级的启示 | 第48-50页 |
4.1.2 模块化结构体系选型 | 第50-51页 |
4.2 居室空间尺度与部品模数协调分析 | 第51页 |
4.3 农村住宅模块库构建研究 | 第51-57页 |
4.3.1 系统部件—行为单元 | 第51-55页 |
4.3.2 多系统模块—功能空间 | 第55-56页 |
4.3.3 分段模块—套型模块 | 第56-57页 |
4.4 功能空间模块研究与设计 | 第57-83页 |
4.4.1 起居室模块 | 第57-60页 |
4.4.2 卧室模块 | 第60-64页 |
4.4.3 厨房模块 | 第64-71页 |
4.4.4 餐厅模块 | 第71-75页 |
4.4.5 卫生间模块 | 第75-79页 |
4.4.6 附加模块 | 第79-83页 |
4.5 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农宅功能模块组合设计应用 | 第84-100页 |
5.1 模块组合影响因素 | 第84-87页 |
5.1.1 搬迁政策要求 | 第84-85页 |
5.1.2 住户需求的影响因素 | 第85-87页 |
5.2 功能模块组合设计的原则 | 第87-88页 |
5.2.1 合理分区 | 第87-88页 |
5.2.2 功能复合 | 第88页 |
5.2.3 形态完整 | 第88页 |
5.2.4 空间舒适性 | 第88页 |
5.3 农宅功能模块组合设计示范及演变 | 第88-92页 |
5.3.1 农宅功能模块组合设计示范 | 第89-91页 |
5.3.2 示范组合的演变 | 第91-92页 |
5.4 农宅功能其他组合模式举例 | 第92-98页 |
5.4.1 组合一 | 第93-95页 |
5.4.2 组合二 | 第95-96页 |
5.4.3 其他组合模式 | 第96-98页 |
5.5 农宅模块化组团布局构想 | 第98-99页 |
5.6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00-102页 |
6.1 创新成果 | 第100-101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图表目录 | 第107-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