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东坡超基性岩体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同容和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西藏阿里东坡地质概况 | 第15-30页 |
2.1 东坡超基性岩体地质概况 | 第15-18页 |
2.1.1 东坡超基性岩体位置及地质分布概况 | 第15-17页 |
2.1.2 札达盆地地质概况 | 第17-18页 |
2.2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质概况 | 第18-23页 |
2.2.1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时代 | 第18-19页 |
2.2.2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组成及演化动力学过程 | 第19-23页 |
2.3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构造的地球物理证据 | 第23-30页 |
第三章 东坡超基性岩体深反射地震探测采集与处理 | 第30-40页 |
3.1 研究区位置 | 第30-31页 |
3.2 地震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第31-37页 |
3.2.1 地震地质条件 | 第31-32页 |
3.2.2 采集参数设计 | 第32-33页 |
3.2.3 原始资料分析 | 第33-36页 |
3.2.4 资料处理 | 第36-37页 |
3.3 处理成果剖面 | 第37-39页 |
3.4 处理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西藏东坡超基性岩体深反射地震资料解释 | 第40-57页 |
4.1 研究区以往地球物理勘探及其成果 | 第41-43页 |
4.2 反射地震剖面特征分析及构造解释 | 第43-47页 |
4.3 构造线解释可靠性分析 | 第47-50页 |
4.4 构造分析 | 第50-54页 |
4.5 解释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7-58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建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