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百脉根LORE1插入突变体的分离及BAK1/SERK3与SymRK蛋白的相互作用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第一章 百脉根LORE1插入突变体的分离及共生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第11-33页
    1. 前言第11-21页
        1.1 共生固氮的意义第11-12页
        1.2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的建立第12-19页
            1.2.1 根瘤的形成过程第12-13页
            1.2.2 结瘤早期信号的传导第13-15页
            1.2.3 结瘤因子受体NFR1和NFR5第15-16页
            1.2.4 小G蛋白ROP6第16-17页
            1.2.5 共生受体激酶SymRK及其互作蛋白SIP1第17-18页
            1.2.6 植物硫酸肽PSK第18-19页
        1.3 LORE1插入突变体第19-20页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5页
        2.1 材料第21-23页
            2.1.1 菌株第21页
            2.1.2 引物第21-22页
            2.1.3 分子生物学和植物转化相关试剂第22页
            2.1.4 植物材料第22页
            2.1.5 主要的培养基和试剂第22-23页
        2.2 方法第23-25页
            2.2.1 突变体的分离和筛选第23页
            2.2.2 突变体的表型鉴定第23-24页
            2.2.3 数据分析第24-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31页
        3.1 LORE1突变体的分离和筛选第25-27页
            3.1.1 LORE1突变体的插入位点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第25-26页
            3.1.2 PCR扩增总基因组分离LORE1突变体第26-27页
        3.2 LORE1突变体的表型鉴定第27-31页
            3.2.1 LORE1突变体的早期共生表型第27-29页
            3.2.2 LORE1突变体后期结瘤时期的表型第29-31页
    4. 小结第31-33页
第二章 百脉根BAK1/SERK3与SymRK等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第33-71页
    1 前言第33-45页
        1.1 植物的先天免疫防御反应第33-34页
        1.2 根瘤菌在入侵过程中抑制豆科植物的防御反应第34-35页
        1.3 SERK蛋白家族第35-37页
        1.4 受体激酶BAK1/SERK3第37-40页
            1.4.1 BAK1的结构第37-38页
            1.4.2 BAK1的功能第38-40页
        1.5 分裂泛素系统第40-41页
        1.6 2in1克隆载体系统第41-43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3-4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5-59页
        2.1 材料第45-53页
            2.1.1 质粒和菌株第45-48页
            2.1.2 主要引物和试剂第48-52页
            2.1.3 主要的培养基第52-53页
        2.2 方法第53-59页
            2.2.1 酵母双杂交验证蛋白相互作用第53-55页
            2.2.2 Western Blot检测酵母蛋白第55-56页
            2.2.3 2in1重组载体的构建第56-57页
            2.2.4 拟南芥原生质体分离与PEG转化第57-5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9-71页
        3.1 LjBAK1/SERK3蛋白的结构分析第59-61页
        3.2 酵母双杂交鉴定SERKs与SymRK等的相互作用第61-65页
            3.2.1 酵母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第61-62页
            3.2.2 LjSERKs与LjSymRK特异相互作用第62-63页
            3.2.3 BAK1/SERK3与SymRK互作在不同豆科植物中是保守的第63页
            3.2.4 BAK1的磷酸化失活突变抑制其与SymRK的互作第63-64页
            3.2.5 未在酵母体内检测到LjBAK1与LjFLS2,BRI1互作第64-65页
            3.2.6 Western blot检测LjBAK1/SERK3和LjSymRK蛋白的表达第65页
        3.3 分裂泛素系统研究LjSERKs与LjSymRK的相互作用第65-68页
            3.3.1 以LexA-VP16为报告蛋白的Split-Ub系统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5-66页
            3.3.2 以LexA-VP16为报告蛋白的Split-Ub系统验证SERKs与SymRK的互作第66-68页
        3.4 2in1克隆载体系统的应用第68-71页
            3.4.1 LjSERKs和Lj SymRK的2in1重组载体的构建第68-69页
            3.4.2 LjSERKs和Lj SymRK的原生质体共定位第69-71页
第三章 总结和讨论第71-77页
    1 总结第71-72页
        1.1 百脉根LORE1插入突变体的分离及共生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第71页
        1.2 百脉根BAK1/SERK3与SymRK等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第71-72页
    2 讨论第72-75页
        2.1 百脉根LORE1插入突变体的分离及共生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第72-73页
        2.2 百脉根BAK1/SERK3与SymRK等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第73-75页
    3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水稻花青素合成调控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野油菜黄单胞菌β-酮基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与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生物合成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