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hTLR8激动剂分子识别与作用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Toll样受体与先天性免疫应答第10页
    1.2 TLRs蛋白家族研究概况第10-13页
    1.3 hTLR8的结构与功能第13-15页
    1.4 hTLR8活化机制与构象诱导第15-17页
        1.4.1 hTLR8活化机理第15-16页
        1.4.2 hTLR8的pH依赖性第16页
        1.4.3 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第16-17页
        1.4.4 Z-Loop蛋白酶水解第17页
    1.5 hTLR7/8激动剂研究进展第17-21页
        1.5.1 天然底物类似物的hTLR7/8激动剂研究进展第18-20页
        1.5.2 计算机辅助hTLR7/8激动剂研究进展第20-21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2 原理和方法第22-38页
    2.1 分子结构表征第22-25页
        2.1.1 基于物化性质的结构表征第22-23页
        2.1.2 基于分子力场的Volsurf结构表征第23-25页
    2.2 变量筛选第25页
    2.3 ECP建模第25-26页
        2.3.1 显露化学模式理论第25-26页
        2.3.2 CAEP分类器第26页
    2.4 模型质量评价第26-27页
    2.5 分子对接第27-29页
        2.5.1 分子对接原理第27-28页
        2.5.2 分子对接的分类及方法第28页
        2.5.3 Surflex-Dock原理第28-29页
    2.6 蛋白质三维结构模建第29-31页
        2.6.1 同源建模原理与方法第29-30页
        2.6.2 蛋白质模型结构优化第30页
        2.6.3 模型质量评价第30-31页
    2.7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31-38页
        2.7.1 分子动力学基本算法第32-34页
        2.7.2 分子力场第34-35页
        2.7.3 动力学模拟一般流程第35-36页
        2.7.4 靶向分子动力学第36-38页
3 hTLR8激动剂分子识别研究第38-50页
    3.1 数据来源第3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8-48页
        3.2.1 结构表征与变量筛选结果第38-39页
        3.2.2 ECP建模第39-42页
        3.2.3 ECP聚类分析第42-43页
        3.2.4 hTLR8激动剂与非激动剂聚类分析第43-44页
        3.2.5 基于分子对接的hTLR8激动剂预测第44-46页
        3.2.6 hTLR8结合口袋性质与激动剂ECP特征分析第46-48页
    3.3 小结第48-50页
4 hTLR8激动剂与拮抗剂分子识别研究第50-60页
    4.1 数据来源第50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0-57页
        4.2.1 结构表征与变量筛选结果第50-51页
        4.2.2 ECP建模第51-53页
        4.2.3 ECP聚类分析第53-54页
        4.2.4 hTLR8激动剂与拮抗剂的系统聚类分析第54-55页
        4.2.5 基于分子对接的hTLR8激动剂/拮抗剂分子识别第55-56页
        4.2.6 hTLR8激动剂/拮抗剂结合模式分析第56-57页
    4.3 小结第57-60页
5 激动剂-hTLR8复合物三维分子模建第60-74页
    5.1 hTLR8三维建模第60-66页
        5.1.1 蛋白质序列比对第60-63页
        5.1.2 hTLR8三维建模与动力学平衡第63页
        5.1.3 模型质量评价第63-66页
    5.2 hTLR8激动剂分子对接第66-69页
        5.2.1 hTLR8三维模型结合口袋表面分析第66-67页
        5.2.2 TLR8激动剂分子对接结果第67-69页
    5.3 激动剂-hTLR8复合物体系分子动力学模拟第69-73页
        5.3.1 动力学参数设置第69页
        5.3.2 动力学结果分析第69-71页
        5.3.3 最低能量构象分析第71-73页
    5.4 小结第73-74页
6 激动剂诱导的hTLR8构象变化与二聚化过程第74-88页
    6.1 数据来源与结构准备第74页
    6.2 方法第74-75页
        6.2.1 目标构象的产生第74页
        6.2.2 靶向分子动力学模拟第74-7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75-87页
        6.3.1 靶向力常数优化第75-76页
        6.3.2 靶向分子动力学轨迹分析第76-79页
        6.3.3 激动剂诱导的hTLR8构象变化特征研究第79-81页
        6.3.4 激动剂诱导的hTLR8构象变化信号传导第81-87页
    6.4 小结第87-88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7.1 研究结论第88页
    7.2 前景展望第88-90页
致谢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4页
附录第104-112页
    A 支持材料第104-112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12页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1,2,4-三氮唑开环核苷类似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人—机—环境”交互模型的医疗器械产品不良事件数据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