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数控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目的意义 | 第14页 |
·光伏并网发电的研究 | 第14-15页 |
·光伏并网发电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外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光伏并网系统的介绍 | 第16-18页 |
·光伏并网系统的分类 | 第16-17页 |
·光伏并网系统的拓扑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LLC 谐振变换器 | 第20-34页 |
·LLC 主电路的结构 | 第20-21页 |
·LLC 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 第21-24页 |
·LLC 谐振变换器的稳态特性分析 | 第24-29页 |
·基于FHA 的LLC 变换器电路分析 | 第24-25页 |
·LLC 谐振变换器的稳态分析 | 第25-27页 |
·LLC 谐振变换器输入阻抗分析 | 第27-28页 |
·LLC 谐振变换器参数对直流增益影响 | 第28-29页 |
·LLC 谐振变换器的谐振参数设计 | 第29-31页 |
·设计规格及技术参数 | 第29页 |
·关键参数设计 | 第29-31页 |
·LLC 谐振变换器仿真分析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 第34-55页 |
·单相并网逆变的总体控制 | 第34-35页 |
·并网逆变控制方式 | 第34页 |
·单相并网逆变主电路拓扑结构 | 第34-35页 |
·单相并网逆变的控制目标 | 第35页 |
·输出电流控制方式 | 第35-37页 |
·滞环控制电流瞬时值比较方式 | 第35-36页 |
·定时控制的瞬时值比较方式 | 第36页 |
·SPWM 电流跟踪方式 | 第36页 |
·改进的SPWM 电流跟踪方式 | 第36-37页 |
·单相并网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第37-44页 |
·单相光伏并网系统逆变输出级 | 第37-38页 |
·逆变环节的传递函数 | 第38页 |
·闭环控制系统PI 参数的整定 | 第38-41页 |
·扰动Unet 对系统的影响及扰动补偿 | 第41-43页 |
·单相并网逆变系统仿真 | 第43-44页 |
·最大功率跟踪 | 第44-48页 |
·太阳能电池模型 | 第44-46页 |
·最大功率跟踪方法 | 第46-48页 |
·孤岛效应 | 第48-54页 |
·孤岛效应及危害 | 第48页 |
·孤岛检测的基本方法 | 第48-50页 |
·一种主、被动相结合的检测方法 | 第50-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单相并网发电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55-66页 |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 第55-56页 |
·主电路设计 | 第56-61页 |
·LLC 谐振变换器的设计 | 第56-58页 |
·逆变器的设计 | 第58-61页 |
·控制电路设计 | 第61-65页 |
·LLC 驱动电路 | 第61-63页 |
·IR2110 驱动电路 | 第63页 |
·数字采样调理电路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验结果 | 第66-75页 |
·软件设计总体框图 | 第66页 |
·SPWM 波产生模块 | 第66-68页 |
·A/D 转换模块 | 第68-69页 |
·捕获(同步)中断模块 | 第69-70页 |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 第70-71页 |
·部分实验波形 | 第71-74页 |
·L6599 驱动波形 | 第71-72页 |
·采样电路波形 | 第72页 |
·PWM 控制波形 | 第72-73页 |
·IR2110 驱动波形 | 第73页 |
·过零点检测和电感电流波形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6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75页 |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得荣誉 | 第80-81页 |
附录 1:系统控制电路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