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隋(581~618年)论文

隋末唐初太原战略地位变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6页
    一、选题缘由第8-9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9-13页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第13-16页
第一章 隋唐时期太原的战略地理环境和交通第16-34页
    一、太原的战略地理环境第16-26页
        (一)地理位置与尚武之风第17-20页
        (二)自然条件与经济资源第20-24页
        (三)太原:北方的军事重镇第24-26页
    二、太原的军事交通第26-33页
        (一)陆路交通第26-29页
        (二)水运交通第29-30页
        (三)太原及周边的重要关隘第30-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二章 动乱渊薮:隋炀帝时期的太原第34-52页
    一、杨谅兵变与并州离心第34-37页
        (一)杨谅兵变第34-35页
        (二)兵败之因第35-36页
        (三)并州离心第36-37页
    二、突厥崛起与雁门之围第37-45页
        (一)突厥崛起第38-40页
        (二)炀帝北巡第40-42页
        (三)雁门之围第42-45页
    三、太原:李渊的用武之地第45-50页
        (一)李渊的家世与宦绩第45-48页
        (二)太原骑兵的组建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大唐根基:唐高祖时期的太原第52-82页
    一、高祖举事之太原策略第52-64页
        (一)谶语:李氏当王第53-55页
        (二)太原:反隋基地第55-56页
        (三)对内:施之宽仁以笼络地方势力第56-62页
        (四)对外:向突厥称臣以免腹背受敌第62-64页
    二、太原起兵与大唐立国第64-69页
        (一)计除二凶夺取西河第64-66页
        (二)太原誓师建立三军第66-67页
        (三)进退抉择直取长安第67-69页
    三、突厥与唐的太原争夺战第69-75页
        (一)刘武周南下第69-72页
        (二)收复太原第72-73页
        (三)利益交换:刘武周败之缘由第73-75页
    四、从太原到马邑:河东防线的北移第75-81页
        (一)并州总管府的设置第75-76页
        (二)抗击突厥的前沿第76-78页
        (三)河东防线的北移第78-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四章 丝路重镇:唐太宗时期的太原第82-96页
    一、以太原为基地的备战攻略第82-88页
        (一)解决突厥问题的必要性第82-84页
        (二)唐太宗备战攻略第84-86页
        (三)太原:反攻突厥的军事基地第86-88页
    二、东突厥覆亡与太原军事战略的转移第88-91页
        (一)反攻时机的成熟第88-89页
        (二)对突厥降服的安置第89-90页
        (三)都护府的设立第90-91页
    三、从军事要地到商贸中心的回归第91-95页
        (一)太原: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第91-92页
        (二)北朝时期繁荣的商业第92-94页
        (三)唐代北方的商贸中心第94-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结语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行区民用工厂研究(1940-1949)
下一篇:李毓秀及其著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