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9-12页 |
1.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1 奶牛乳房炎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1.3 生物被膜概述 | 第15-16页 |
1.4 茶皂素概述 | 第16-18页 |
2 引言 | 第18-20页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2.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页 |
2.3.1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药敏试验 | 第19页 |
2.3.2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体外成膜最佳时间摸索 | 第19页 |
2.3.3 不同浓度茶皂素对SA2成生物被膜的影响 | 第19页 |
2.3.4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调控基因的探寻 | 第19页 |
2.3.5 茶皂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成生物被膜的调控研究 | 第19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3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0-33页 |
3.1 主要材料 | 第20-22页 |
3.1.1 实验菌株 | 第20页 |
3.1.2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第20-21页 |
3.1.3 培养基和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21页 |
3.1.4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2-33页 |
3.2.1 SA2革兰氏染色 | 第22页 |
3.2.2 SA2药敏试验 | 第22-23页 |
3.2.3 SA2耐药基因的确定 | 第23-26页 |
3.2.4 SA2生物被膜成膜实验 | 第26页 |
3.2.5 SA2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6-27页 |
3.2.6 SA2成生物被膜基因的检测 | 第27页 |
3.2.7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菌加药前后成生物膜情况 | 第27-29页 |
3.2.8 荧光定量PCR | 第29-3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3-43页 |
4.1 革兰氏染色 | 第33页 |
4.2 二倍稀释法检测SA2最小抑菌浓度(MIC) | 第33页 |
4.3 SA2耐药基因检测 | 第33-36页 |
4.4 SA2生物膜成膜情况 | 第36-38页 |
4.4.1 SA2生物膜成膜最佳时间 | 第36-37页 |
4.4.2 不同浓度茶皂素溶液对金葡菌分离株SA2的成膜影响 | 第37-38页 |
4.5 SA2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38-39页 |
4.6 SA2成膜基因的检测 | 第39-40页 |
4.7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A2加药前后成生物膜情况 | 第40-41页 |
4.7.1 8325 质粒的提取 | 第40页 |
4.7.2 SA2电转荧光质粒后显微镜检 | 第40页 |
4.7.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片 | 第40-41页 |
4.8 荧光定量PCR分析icaA在加100μg/ml茶皂素前后表达量的变化 | 第41-43页 |
4.8.1 SA2RNA的提取 | 第41-42页 |
4.8.2 RT-qPCR对icaA转录水平的检测 | 第42-43页 |
5.讨论 | 第43-45页 |
5.1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状 | 第43页 |
5.2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最适成膜时间的确立 | 第43页 |
5.3 茶皂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影响 | 第43页 |
5.4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发现茶皂素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 第43页 |
5.5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调控基因的研究 | 第43-44页 |
5.6 茶皂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基因表达的调控 | 第44-45页 |
6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附在校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