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来源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1 我国粮食调控政策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3.2 国际粮价波动及价格传导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3.3 粮价波动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4 简要评论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5.1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6 可能的创新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分析 | 第18-23页 |
2.1 双重价格波动的含义 | 第18页 |
2.2 国内外价格传导机制 | 第18-20页 |
2.3 双重价格波动对玉米进口量的影响机制 | 第20-22页 |
2.3.1 比较优势路径 | 第20-21页 |
2.3.2 进口需求路径 | 第21-22页 |
2.4 研究假说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中国玉米贸易格局分析 | 第23-35页 |
3.1 中国玉米市场政策调控现状 | 第23-24页 |
3.1.1 玉米市场调控历程回顾 | 第23页 |
3.1.2 玉米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效果 | 第23-24页 |
3.2 玉米贸易现状分析 | 第24-27页 |
3.2.1 世界玉米贸易现状 | 第24-26页 |
3.2.2 中国玉米贸易现状 | 第26-27页 |
3.3 中国玉米贸易格局转变原因分析 | 第27-34页 |
3.3.1 国内玉米供需形势偏紧 | 第27-32页 |
3.3.2 中国玉米贸易政策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3 国内外玉米价差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第35-57页 |
4.1 玉米价格波动率及双重价格波动风险 | 第35-41页 |
4.1.1 基于GARCH模型的国内外价格波动率 | 第35-40页 |
4.1.2 基于环比增长率测算的国内外价格波动率 | 第40页 |
4.1.3 波动率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4.2 双重价格波动风险的衡量 | 第41-42页 |
4.3 双重价格波动对进口量的影响 | 第42-55页 |
4.3.1 基于GARCH的双重价格波动对进口量的影响 | 第42-49页 |
4.3.2 基于环比增长率的双重价格波动对进口量的影响 | 第49-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 第57-6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5.2 政策启示 | 第58-60页 |
5.2.1 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 | 第58页 |
5.2.2 多项措施弥补市场失灵 | 第58-59页 |
5.2.3 采取积极的国际贸易措施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