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异化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7-12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页
        1.1.1 研究目的第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页
    1.2 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第7-1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7-8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8-10页
    1.3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0-11页
        1.3.2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11页
        1.3.3 问卷调查法第11页
    1.4 创新点第11-12页
2 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概述第12-26页
    2.1 网络消费的界定第12-15页
        2.1.1 消费及其本质第12-13页
        2.1.2 网络消费的兴起第13-15页
    2.2 网络消费的技术背景第15-16页
        2.2.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网络消费的联系第15-16页
        2.2.2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网络消费中的意义第16页
    2.3 大学生网络消费方式的现状分析第16-26页
        2.3.1 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兴起第16-20页
        2.3.2 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具体方式第20-23页
        2.3.3 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发展趋势第23-26页
3 大学生网络消费异化的表现、影响及原因第26-42页
    3.1 网络消费异化的界定第26-29页
        3.1.1 异化第26页
        3.1.2 消费异化相关理论第26-28页
        3.1.3 网络消费异化第28-29页
    3.2 大学生网络消费异化的表现第29-33页
        3.2.1 网络购物中的消费异化现象第29-30页
        3.2.2 网络娱乐中的消费异化现象第30-31页
        3.2.3 网络学习中的消费异化现象第31-32页
        3.2.4 网络社交中的消费异化现象第32-33页
    3.3 大学生网络消费异化的影响第33-39页
        3.3.1 网络消费异化对大学生主体的负面影响第34-37页
        3.3.2 网络消费异化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第37-39页
    3.4 大学生网络消费异化的原因第39-42页
        3.4.1 网络技术自身的技术缺陷第39页
        3.4.2 网络技术主体的道德责任弱化第39页
        3.4.3 网络技术的过度沉迷依赖第39页
        3.4.4 网络商家利益驱动下的竞争营销第39-40页
        3.4.5 西方消费主义的思想腐蚀第40-41页
        3.4.6 高校理财教育不完善第41-42页
4 大学生网络消费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第42-48页
    4.1 社会层面:构建绿色和谐的消费环境第42-44页
        4.1.1 加强网络产品技术性能的开发第42页
        4.1.2 建立健全网络消费法律体系第42-43页
        4.1.3 增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第43页
        4.1.4 加大政府部门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第43-44页
        4.1.5 扶持和开发适合大学生的健康网站及游戏第44页
    4.2 学校层面:注重大学生网络消费观的宣传教育第44-46页
        4.2.1 建立网络技术背景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第44页
        4.2.2 加强对网络技术的监督管理第44-45页
        4.2.3 倡导适度消费,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第45页
        4.2.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消费教育模式第45页
        4.2.5 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加学生交流机会第45-46页
    4.3 大学生自身层面:自觉践行网络消费文明第46-48页
        4.3.1 养成消费文化自觉意识第46页
        4.3.2 树立科学消费观第46页
        4.3.3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避免网络沉溺第46-47页
        4.3.4 注重情感交流,寻求现实情感支持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录第53-55页
作者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铝合金表面成膜剂及其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车床切断刀的动态性能分析及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