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实质化下的刑事质证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刑事庭审实质化概述 | 第15-20页 |
第一节 庭审实质化提出的背景 | 第15-17页 |
一、审判中心主义的基本要求 | 第15页 |
二、庭审虚化现象的深刻反思 | 第15-16页 |
三、防范冤假错案的现实需要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庭审实质化的价值目标 | 第17-18页 |
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 | 第17页 |
二、实现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庭审实质化与刑事质证的关系 | 第18-20页 |
一、质证实质化是庭审实质化的核心 | 第18-19页 |
二、庭审实质化促进质证实质化的实现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刑事质证制度概述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刑事质证的内涵与结构 | 第20-22页 |
一、刑事质证的内涵 | 第20-21页 |
二、刑事质证的结构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刑事质证的目标 | 第22-24页 |
一、查明案件事实 | 第22页 |
二、保障诉讼权利 | 第22-23页 |
三、实现司法公正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刑事质证的客观要求 | 第24-28页 |
一、对法庭结构的要求 | 第24-25页 |
二、对审理原则的要求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刑事质证制度面临的困境 | 第28-35页 |
第一节 庭审诉讼结构不合理 | 第28-30页 |
一、法官中立地位得不到保障 | 第28页 |
二、控辩双方力量失衡 | 第28-30页 |
第二节 质证过程的形式主义 | 第30-35页 |
一、依赖侦查卷宗笔录 | 第30页 |
二、庭前工作准备不足 | 第30-31页 |
三、证人出庭作证率低 | 第31-32页 |
四、庭审相关环节存在缺陷 | 第32-33页 |
五、缺乏有效地质证规则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完善刑事质证制度的措施 | 第35-44页 |
第一节 优化刑事庭审的诉讼结构 | 第35-36页 |
一、明确法官角色定位 | 第35页 |
二、实现控辩平等对抗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实现刑事质证的实质化 | 第36-44页 |
一、完善案卷移送制度 | 第36-37页 |
二、重视庭前会议功能 | 第37-38页 |
三、完善证人出庭制度 | 第38-40页 |
四、强化庭审相关程序 | 第40-41页 |
五、制定有效的质证规则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