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垂直于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及断裂过程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不同材料的界面的分类第8-10页
        1.1.1 完全结合界面第9页
        1.1.2 部分剥离界面第9-10页
        1.1.3 接触界面第10页
    1.2 界面问题的特殊性第10-11页
    1.3 垂直于界面裂纹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4 混凝土等软化材料断裂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5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开裂特点和裂缝影响因素第14-16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垂直于界面裂纹的基本解第18-33页
    2.1 线弹性断裂力学基本理论第18-21页
        2.1.1 裂纹的基本形式第18-19页
        2.1.2 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第19-21页
    2.2 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第21-22页
    2.3 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方法第22-27页
        2.3.1 解析法第22-23页
        2.3.2 数值法第23-27页
        2.3.3 实测法第27页
    2.4 双材料垂直界面裂纹的应力奇异性特征方程第27-31页
    2.5 双材料垂直界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第31-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垂直于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计算第33-50页
    3.1 有限元单元的定义第33-36页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6-38页
    3.3 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第38-49页
        3.3.1 单材料受拉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第38-40页
        3.3.2 单材料受弯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第40-41页
        3.3.3 双材料受拉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第41-45页
        3.3.4 双材料受弯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第45-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垂直于界面裂纹断裂过程区的有限元分析第50-64页
    4.1 有限元单元的定义第50-52页
        4.1.1 普通组合梁的模型概况第50-51页
        4.1.2 模型的建立依据第51-52页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2-57页
        4.2.1 材料的本构关系第52-56页
        4.2.2 模型中的单元类型定义第56-57页
        4.2.3 裂缝的处理第57页
    4.3 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第57-63页
        4.3.1 混凝土抗拉强度对裂纹嘴宽度的影响第58-59页
        4.3.2 裂纹断裂过程区长度对裂纹嘴宽度的影响第59-60页
        4.3.3 界面剪切-滑移强度对裂纹嘴宽度的影响第60页
        4.3.4 混凝土抗拉强度对梁挠度的影响第60-61页
        4.3.5 裂纹断裂过程区长度对梁挠度的影响第61-62页
        4.3.6 界面剪切-滑移强度对梁挠度的影响第62-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5.1 结论第64-65页
    5.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个人简历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污水环境下杀菌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及优选
下一篇:易县汽车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