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渗流场的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尾矿库堆坝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尾矿库渗流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4-25页 |
2.1 渗流分析理论 | 第14-20页 |
2.1.1 达西渗流定律及适用范围 | 第14-16页 |
2.1.2 三维稳定渗流基本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 | 第16-17页 |
2.1.3 渗流有限单元分析方法 | 第17-20页 |
2.2 相似理论 | 第20-24页 |
2.2.1 相似三定理 | 第20页 |
2.2.2 相似准则 | 第20-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堆坝材料特性试验 | 第25-33页 |
3.1 原型尾矿库工程概况 | 第25-26页 |
3.2 尾矿砂物理、力学特性 | 第26-28页 |
3.2.1 尾矿颗粒组成分析 | 第26-27页 |
3.2.2 尾矿颗粒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 第27-28页 |
3.3 相似指标的计算与模型砂的选取 | 第28-32页 |
3.3.1 相似指标的计算 | 第28-30页 |
3.3.2 模型砂的选取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渗流场影响因素的模型试验 | 第33-53页 |
4.1 模型试验装置 | 第33-35页 |
4.2 影响因素及含水率试验 | 第35-43页 |
4.2.1 影响因素模型试验 | 第35-39页 |
4.2.2 模型内部含水率试验 | 第39-43页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4.3.1 初期坝透水能力 | 第43-45页 |
4.3.2 尾矿堆积坝下游坡比 | 第45-46页 |
4.3.3 干滩长度 | 第46-48页 |
4.4 坝体模型含水率变化 | 第48-51页 |
4.4.1 试验4的结果及分析 | 第48-50页 |
4.4.2 试验5的结果及分析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某尾矿库渗流场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 | 第53-67页 |
5.1 试验概况 | 第53-56页 |
5.1.1 模型试验平台 | 第53-54页 |
5.1.2 模型初期坝堆筑 | 第54页 |
5.1.3 模型堆积坝堆筑 | 第54-56页 |
5.1.4 加水浸润 | 第56页 |
5.2 试验结果 | 第56-57页 |
5.3 数值模拟结果 | 第57-63页 |
5.3.1 数值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第57-58页 |
5.3.2 网格划分 | 第58-59页 |
5.3.3 渗流计算结果 | 第59-63页 |
5.4 结果对比分析 | 第63-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