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6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共轭聚合物的结构 | 第8-9页 |
1.3 共轭聚合物的分类 | 第9-17页 |
1.3.1 聚芴类共轭聚合物 | 第9-11页 |
1.3.2 聚对苯撑乙炔类共轭聚合物 | 第11-14页 |
1.3.3 聚对苯撑乙烯类共轭聚合物 | 第14-15页 |
1.3.4 聚噻吩类共轭聚合物 | 第15-17页 |
1.4 基于共轭聚合物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17-24页 |
1.4.1 碳水化合物修饰的共轭聚合物对病原菌的检测 | 第17-18页 |
1.4.2 纳米粒子/共轭聚合物体系对病原菌的检测 | 第18-19页 |
1.4.3 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制对病原菌的检测 | 第19-21页 |
1.4.4 基于聚合物构型的变化对病原菌的检测 | 第21-23页 |
1.4.5 其他 | 第23-24页 |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聚噻吩/卟啉复合物体系用于快速的检测饮用水中的细菌 | 第26-37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0页 |
2.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7-28页 |
2.2.2 实验操作步骤 | 第28-30页 |
2.2.2.1 细菌的复苏培养 | 第28页 |
2.2.2.2 细菌溶液的配制 | 第28页 |
2.2.2.3 TMP、PTP的光物理性能 | 第28页 |
2.2.2.4 TMP对PTP的淬灭 | 第28-29页 |
2.2.2.5 PTP/TMP复合物对E.coli的检测 | 第29页 |
2.2.2.6 E.coli与TMP作用的观察 | 第29页 |
2.2.2.7 ζ电位的测量 | 第29页 |
2.2.2.8 不同pH对检测的影响 | 第29页 |
2.2.2.9 不同离子强度对检测的影响 | 第29-30页 |
2.2.2.10 PTP/TMP复合物对B.subtilis的检测 | 第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6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30-31页 |
2.3.2 数据分析 | 第31-36页 |
2.4 结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新型阳离子聚对苯撑乙烯的合成及对细菌的检测 | 第37-45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41页 |
3.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7-38页 |
3.2.2 合成路线 | 第38页 |
3.2.3 实验步骤 | 第38-41页 |
3.2.3.1 聚合物的合成步骤 | 第38-40页 |
3.2.3.2 各溶液及培养基的配置 | 第40页 |
3.2.3.3 细菌溶液的配制 | 第40-41页 |
3.2.3.4 聚合物对细菌的检测 | 第41页 |
3.3 结果讨论 | 第41-44页 |
3.4 结论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新型阳离子聚对苯撑乙烯的细胞成像研究 | 第45-50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4.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5-46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46-47页 |
4.2.2.1 各溶液的配置 | 第46页 |
4.2.2.2 MCF-7细胞的复苏 | 第46页 |
4.2.2.3 MCF-7细胞的传代 | 第46-47页 |
4.2.2.4 MCF-7细胞的冻存 | 第47页 |
4.2.2.5 细胞的成像实验 | 第47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