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FC的连续后缘襟翼设计与旋翼振动载荷影响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1-13页 |
缩略词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基于MFC的连续后缘襟翼设计 | 第21-30页 |
2.1 基于热弹比拟法的MFC材料建模 | 第21-25页 |
2.1.1 热弹比拟方法 | 第21-23页 |
2.1.2 热弹比拟方法验证 | 第23-25页 |
2.2 基于MFC的连续后缘襟翼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2.2.1 连续后缘襟翼结构设计 | 第25页 |
2.2.2 连续后缘襟翼选材分析 | 第25-26页 |
2.3 连续后缘襟翼仿真分析 | 第26-29页 |
2.3.1 连续后缘襟翼静态驱动仿真 | 第27-28页 |
2.3.2 连续后缘襟翼桨叶段模态分析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连续后缘襟翼桨叶剖面气动力模型 | 第30-42页 |
3.1 连续后缘襟翼流固耦合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3.1.1 流固耦合流程 | 第30-31页 |
3.1.2 网格更新方法 | 第31-32页 |
3.2 流固耦合方法验证 | 第32-34页 |
3.2.1 静态失速验证 | 第32-33页 |
3.2.2 动态失速验证 | 第33-34页 |
3.3 连续后缘襟翼气动影响分析 | 第34-38页 |
3.3.1 连续后缘襟翼偏转效果分析 | 第34-36页 |
3.3.2 不同后缘偏转对翼剖面气动特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 径向基函数代理模型 | 第38-40页 |
3.4.1 径向基函数拟合方法 | 第38-39页 |
3.4.2 径向基函数算例验证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连续后缘襟翼智能旋翼气弹耦合分析模型 | 第42-53页 |
4.1 旋翼系统运动描述 | 第42-44页 |
4.2 旋翼动力学模型 | 第44-47页 |
4.2.1 桨叶动能 | 第44页 |
4.2.2 桨叶应变能 | 第44-46页 |
4.2.3 外载荷做功 | 第46-47页 |
4.2.4 旋翼动力学方程 | 第47页 |
4.3 旋翼气动力模型 | 第47-51页 |
4.3.1 旋翼流场模型 | 第47-50页 |
4.3.2 旋翼气动载荷计算 | 第50-51页 |
4.4 旋翼气动弹性耦合分析方法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连续后缘襟翼智能旋翼振动载荷影响分析 | 第53-70页 |
5.1 旋翼振动载荷计算方法 | 第53-55页 |
5.2 旋翼振动载荷验证 | 第55-58页 |
5.2.1 SA349/2直升机旋翼振动载荷验证 | 第55-57页 |
5.2.2 BO105直升机旋翼振动载荷验证 | 第57-58页 |
5.3 连续后缘襟翼旋翼振动载荷影响分析 | 第58-61页 |
5.3.1 不同偏转频率的开环扫相仿真 | 第58-59页 |
5.3.2 不同驱动电压幅值的开环扫相仿真 | 第59-61页 |
5.4 旋翼振动载荷优化 | 第61-68页 |
5.4.1 旋翼振动载荷优化方法 | 第61页 |
5.4.2 连续后缘襟翼最优偏转规律 | 第61-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6.1.1 本文研究工作 | 第70-71页 |
6.1.2 本文创新点 | 第71页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