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20页 |
Abstract | 第20-2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4-4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4-30页 |
1.1.1 老挝背景 | 第24-28页 |
1.1.2 中国背景 | 第28-29页 |
1.1.3 国际背景 | 第29-3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0-3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30-3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32-37页 |
1.3.1 中国方面文献综述 | 第32-34页 |
1.3.2 老挝方面文献综述 | 第34-36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36-37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37-4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39-40页 |
1.5 研究方法及视角 | 第40-42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40页 |
1.5.2 研究视角 | 第40-42页 |
1.6 研究创新及研究展望 | 第42-4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45-81页 |
2.1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 第45-67页 |
2.1.1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 | 第45-51页 |
2.1.2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第51-60页 |
2.1.3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第60-62页 |
2.1.4 新国际贸易理论 | 第62-63页 |
2.1.5 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63-64页 |
2.1.6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第64-67页 |
2.2 东盟经济一体化理论概述 | 第67-75页 |
2.2.1 东盟经济一体化理论基础 | 第67-71页 |
2.2.2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过程 | 第71-72页 |
2.2.3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与外资引入 | 第72-75页 |
2.3 “一带一路”理论概述 | 第75-79页 |
2.3.1 “一带一路”理论的提出 | 第75-76页 |
2.3.2 “一带一路”理论的内涵 | 第76-77页 |
2.3.3 “一带一路”理论的实践 | 第77-7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三章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发展演变 | 第81-112页 |
3.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前 | 第81-92页 |
3.1.1 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总额 | 第81-84页 |
3.1.2 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结构 | 第84-85页 |
3.1.3 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方式 | 第85页 |
3.1.4 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利益关系 | 第85-89页 |
3.1.5 老挝经济变化 | 第89-92页 |
3.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 | 第92-102页 |
3.2.1 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总额 | 第92-93页 |
3.2.2 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结构 | 第93-95页 |
3.2.3 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方式 | 第95页 |
3.2.4 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利益关系 | 第95-99页 |
3.2.5 老挝经济变化 | 第99-102页 |
3.3 “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 | 第102-110页 |
3.3.1 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总额 | 第102-103页 |
3.3.2 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结构 | 第103-104页 |
3.3.3 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方式 | 第104-105页 |
3.3.4 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利益关系 | 第105-107页 |
3.3.5 老挝经济变化 | 第107-11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四章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计量检验 | 第112-133页 |
4.1 引力模型理论及其应用 | 第112-115页 |
4.1.1 引力模型理论 | 第112-113页 |
4.1.2 引力模型应用 | 第113-115页 |
4.2 引力模型构建及数据来源 | 第115-116页 |
4.2.1 引力模型构建 | 第115-116页 |
4.2.2 引力模型数据来源 | 第116页 |
4.3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实证分析 | 第116-131页 |
4.3.1 中国对外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116-118页 |
4.3.2 老挝对外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118-120页 |
4.3.3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实证分析 | 第120-13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五章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相关国家利益得失分析 | 第133-149页 |
5.1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老挝方面SWOT分析 | 第133-137页 |
5.1.1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老挝方面的优势 | 第133-135页 |
5.1.2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老挝方面的劣势 | 第135-136页 |
5.1.3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老挝方面的机会 | 第136页 |
5.1.4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老挝方面的威胁 | 第136-137页 |
5.2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中国方面SWOT分析 | 第137-141页 |
5.2.1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中国方面的优势 | 第137-139页 |
5.2.2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中国方面的劣势 | 第139-140页 |
5.2.3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中国方面的机会 | 第140-141页 |
5.2.4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中国方面的威胁 | 第141页 |
5.3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周边地区SWOT分析 | 第141-146页 |
5.3.1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周边地区的优势 | 第141-142页 |
5.3.2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周边地区的劣势 | 第142-145页 |
5.3.3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周边地区的机会 | 第145页 |
5.3.4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中周边地区的威胁 | 第145-1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6-149页 |
第六章 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发展中的问题 | 第149-158页 |
6.1 政策方面 | 第149-151页 |
6.1.1 老中政府间沟通机制不畅通 | 第149-150页 |
6.1.2 老挝对外开放程度不足 | 第150页 |
6.1.3 老挝国内腐败现象突出 | 第150-151页 |
6.2 经济方面 | 第151-154页 |
6.2.1 老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第151-152页 |
6.2.2 老挝产业结构单一 | 第152-153页 |
6.2.3 老挝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第153-154页 |
6.3 人文方面 | 第154-155页 |
6.3.1 老挝人民对外来文化存在一定排斥 | 第154页 |
6.3.2 老挝与中国经贸合作造成环境破坏 | 第154页 |
6.3.3 老挝管理理念及价值取向相对落后 | 第154-155页 |
6.4 利益方面 | 第155-157页 |
6.4.1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挝外汇储备减少 | 第155页 |
6.4.2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挝产业受到冲击 | 第155-156页 |
6.4.3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挝人民收入变革 | 第156-15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57-158页 |
第七章 促进老挝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对策 | 第158-173页 |
7.1 政策方面 | 第158-163页 |
7.1.1 完善政府间沟通、协商机制 | 第158-159页 |
7.1.2 加大经济开放,吸纳中国投资 | 第159-161页 |
7.1.3 完善法律法规,杜绝贪腐问题 | 第161-163页 |
7.2 经济方面 | 第163-166页 |
7.2.1 完善基础设施,为经贸发展提供保障 | 第163-164页 |
7.2.2 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 第164页 |
7.2.3 加快经济发展,扩大物质资金来源 | 第164-166页 |
7.3 人文方面 | 第166-167页 |
7.3.1 在边境人文交流基础上宽容接纳中国文化 | 第166页 |
7.3.2 经贸关系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 | 第166-167页 |
7.3.3 转变管理理念及价值取向,更好融入双边经贸合作 | 第167页 |
7.4 利益方面 | 第167-171页 |
7.4.1 看待经贸关系发展需注重国家长远利益 | 第167-169页 |
7.4.2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优势 | 第169-170页 |
7.4.3 调整职业选择,享受双边经贸红利 | 第170-171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71-173页 |
结论 | 第173-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88页 |
致谢 | 第188-189页 |
附录1 | 第189-190页 |
附录2 | 第190-191页 |
附录3 | 第191-192页 |
附录4 | 第192-193页 |
附录5 | 第193-194页 |
附录6 | 第194-195页 |
附录7 | 第195-196页 |
附录8 | 第196-197页 |
附录9 | 第197-198页 |
附录10 | 第198-199页 |
附录11 | 第199-200页 |
附录12 | 第200-201页 |
附录13 | 第201-202页 |
附录14 | 第202-20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