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致病疫霉菌侵染上调表达RXLR效应基因的初步分析及寄生疫霉菌效应基因PpE4的毒性功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8页
    1.1 卵菌概述第13-17页
        1.1.1 卵菌系统发育第13页
        1.1.2 卵菌病害第13-17页
    1.2 植物与卵菌互作的分子机制第17-21页
        1.2.1 植物免疫系统第17-18页
        1.2.2 胞内NLR受体的识别模式第18-19页
        1.2.3 ETI和PTI下游信号第19-20页
        1.2.4 卵菌的致病机理第20-21页
    1.3 RXLR效应基因研究进展第21-26页
        1.3.1 RXLR效应基因大量存在于疫霉菌基因组第21-23页
        1.3.2 RXLR效应蛋白的分泌及转运第23-24页
        1.3.3 RXLR效应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策略第24-25页
        1.3.4 RXLR效应蛋白抑制植物免疫第25-26页
        1.3.5 RXLR效应蛋白的寄主靶标第26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致病疫霉菌RXLR效应蛋白初步分析第28-5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9-33页
        2.1.1 试验材料第29页
        2.1.2 候选RXLR效应基因的克隆及载体构建第29-31页
        2.1.3 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分析第31-32页
        2.1.4 亚细胞定位观察第32页
        2.1.5 蛋白免疫印迹第32页
        2.1.6 寄生疫霉接菌分析第32页
        2.1.7 植物培养及拟南芥转化第32-33页
        2.1.8 RNA提取及半定量PCR第3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3-47页
        2.2.1 候选PiRXLR效应基因的分析及克隆第33-34页
        2.2.2 候选PiRXLR效应基因在烟草中的瞬时表达分析第34-37页
        2.2.3 候选PiRXLR效应蛋白在本氏烟草中的亚细胞定位分析第37-38页
        2.2.4 致病疫霉菌和寄生疫霉菌Avrblb2同源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第38-43页
        2.2.5 Avrblb2同源基因激发烟草细胞坏死第43-45页
        2.2.6 Avrblb2同源基因对植物生长表型以及感病性的影响第45-47页
    2.3 讨论第47-50页
        2.3.1 RXLR效应蛋白靶向不同亚细胞结构抑制植物免疫第47-48页
        2.3.2 Avrblb2同源蛋白特异定位于植物细胞核第48页
        2.3.3 Avrblb2同源基因激发植物细胞坏死第48页
        2.3.4 Avrblb2同源基因对植物的影响第48-50页
第三章 寄生疫霉菌RXLR效应基因PpE4功能分析第50-8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1-55页
        3.1.1 试验材料第51-52页
        3.1.2 载体构建第52页
        3.1.3 DNA、RNA提取及实时定量PCR第52-53页
        3.1.4 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第53页
        3.1.5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第53页
        3.1.6 植物培养及拟南芥转化第53-54页
        3.1.7 寄生疫霉菌培养及转化子制备第54页
        3.1.8 寄生疫霉菌接菌分析第54-55页
        3.1.9 荧光显微镜观察第55页
        3.1.10 蛋白免疫印迹第5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5-81页
        3.2.1 PpE4在寄生疫霉菌侵染早期高度上调表达第55-57页
        3.2.2 PpE4的多态性分析第57-63页
        3.2.3 PpE4激发细胞坏死的分析第63-67页
        3.2.4 PpE4的分泌及转运第67-74页
        3.2.5 植物中表达PpE4使植物更感病第74-76页
        3.2.6 PpE4沉默减弱寄生疫霉菌的致病性第76-81页
    3.3 讨论第81-86页
        3.3.1 PpE4在侵染早期高度上调表达第81页
        3.3.2 PpE4从吸器分泌并转运至植物细胞第81-82页
        3.3.3 PpE4对病原菌毒性的贡献第82-83页
        3.3.4 PpE4激发的细胞死亡与植物识别相关第83-84页
        3.3.5 PpE4的缺失以及变异分析第84-86页
第四章 与PiAvr3a共线性的寄生疫霉菌基因PpAvh3a的功能分析第86-10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86-88页
        4.1.1 试验材料第86-87页
        4.1.2 载体构建第87页
        4.1.3 RNA提取及实时定量PCR第87页
        4.1.4 PpAvh3a-mCherry过表达转化子制备及分析第87-88页
        4.1.5 荧光显微镜观察第88页
        4.1.6 PpAvh3a的瞬时表达分析第88页
        4.1.7 PpAvh3a转基因拟南芥的分析第88页
        4.1.8 胼胝质沉积分析第88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88-98页
        4.2.1 PpAvh3a与致病疫霉菌Avr3a以及寄生霜霉ATR1共线性第88-90页
        4.2.2 PpAvh3a与Avr3a和ATR1蛋白序列差异较大第90-91页
        4.2.3 PpAvh3a在寄生疫霉菌中相对保守第91-92页
        4.2.4 侵染过程中PpAvh3a在吸器特异积累第92-94页
        4.2.5 PpAvh3a-mCherry过表达转化子致病力减弱第94-95页
        4.2.6 PpAvh3a在烟草中不激发细胞坏死第95-96页
        4.2.7 PpAvh3a不抑制PTI或ETI第96-97页
        4.2.8 在植物中表达PpAvh3a不促进病原菌侵染第97-98页
    4.3 讨论第98-10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100-102页
    5.1 结论第100页
    5.2 创新点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6页
附录第116-131页
    附录1 培养基及试剂配方第116-118页
    附录2 候选RXLR效应基因引物第118-123页
    附录3 RXLR效应基因构建情况以及亚细胞定位第123-125页
    附录4 PpE4以及PpAvh3a相关引物及载体构建第125-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作者简介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苜蓿茎点霉对苜蓿的致病机理研究
下一篇:白僵菌、绿僵菌和棒束孢对两种昆虫的毒力与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