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禽论文--鸡论文

鸡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与鸡的健康养殖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第11-12页
    1.2 高通量测序与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第12-15页
        1.2.1 高通量测序与微生物宏基因组第12页
        1.2.2 人肠道微生物宏基因集第12-14页
        1.2.3 猪肠道微生物宏基因集第14-15页
    1.3 鸡肠道微生物的研究第15-16页
    1.4 促生长剂与鸡的生长性能第16-20页
        1.4.1 抗生素类促生长剂(AGP)第17-18页
        1.4.2 天然促生长剂(NGP)第18-20页
第2章 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DNA提取和高通量测序第20-27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2.2.1 肠道内容物样品的采集第21页
        2.2.2 肠道微生物的富集第21页
        2.2.3 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1-24页
        2.2.4 测序文库的构建与高通量测序第24页
    2.3 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DNA的实验处理流程和结果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鸡肠道微生物宏基因集第27-36页
    3.1 引言第27-2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3.2.1 样品采集和高通量测序第28页
        3.2.2 原始数据过滤、宏基因组组装与基因预测第28-29页
        3.2.3 构建非冗余宏基因集第29页
        3.2.4 基因的物种分类注释和功能注释第29-30页
        3.2.5 计算相对丰度第30页
    3.3 鸡肠道微生物宏基因集的基本特点第30-34页
        3.3.1 基因数量与饱和曲线分析第30-31页
        3.3.2 基因的物种分类分析第31-32页
        3.3.3 基于KEGG与eggNOG数据库的基因功能分析第32-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鸡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点第36-46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4.2.1 微生物和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计算第36-37页
        4.2.2 多样性分析和NMDS排序分析第37页
        4.2.3 微生物共生网络分析第37页
        4.2.4 统计方法第37页
    4.3 鸡肠道不同肠段的微生物特点第37-41页
        4.3.1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直肠的微生物特点第37-38页
        4.3.2 前肠与后肠主要微生物的差异第38-40页
        4.3.3 前肠与后肠微生物功能的差异第40-41页
    4.4 鸡肠道微生物随日龄的变化第41-45页
        4.4.1 微生物群落随日龄的总体变化特点第41-42页
        4.4.2 主要微生物随日龄的变化特点第42-44页
        4.4.3 微生物代谢通路随日龄的变化特点第44-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饲料添加剂调节肠道微生物的促生长机制第46-55页
    5.1 引言第46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46-48页
        5.2.1 鸡的饲养条件与生长性能测试第46-47页
        5.2.2 鸡肠道微生物和功能基因分析第47页
        5.2.3 统计方法第47-48页
    5.3 博落回提取物(MCE)与金霉素(CTC)对鸡的生长性能的影响第48-49页
    5.4 博落回提取物(MCE)与金霉素(CTC)对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第49-54页
        5.4.1 前肠主要微生物的变化第49-51页
        5.4.2 前肠微生物抗生素合成通路和抗性基因的变化第51-52页
        5.4.3 前肠微生物营养物质代谢合成通路的变化第52-54页
    5.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第62-67页
个人简历第67页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宄成果第67页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7-68页
通信地址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奶牛乳腺上皮细胞Sestrin 2基因在氨基酸调控酪蛋白合成中的作用机制
下一篇:NRDR对猪卵巢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及与母猪繁殖性状相关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