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四、研究的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一)研究的难点 | 第17-18页 |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闽南地区文庙建筑装饰纹样的概述及现状调研 | 第19-35页 |
一、闽南地区文庙建筑装饰纹样的概述 | 第19-28页 |
(一)闽南地区环境概述 | 第19-23页 |
(二)文庙的简述与历史沿革 | 第23-28页 |
二、闽南地区调研实例及现状 | 第28-34页 |
三、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闽南地区文庙建筑载体上装饰纹样的工艺分析 | 第35-56页 |
一、闽南文庙建筑的装饰形态概况 | 第35页 |
(一)现存装饰纹样格局 | 第35页 |
(二)现存装饰纹样工艺形态 | 第35页 |
二、闽南文庙建筑载体上装饰纹样的类型 | 第35-49页 |
(一)平面纹样 | 第35-40页 |
(二)浮雕纹样 | 第40-44页 |
(三)立体纹样 | 第44-49页 |
三、闽南地区文庙建筑装饰纹样的外在特点分析 | 第49-51页 |
(一)平面纹样的特点 | 第49-50页 |
(二)浮雕纹样的特点 | 第50-51页 |
(三)立体纹样的特点 | 第51页 |
四、闽南地区文庙建筑装饰纹样工艺技法的分析 | 第51-55页 |
五、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闽南地区文庙建筑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的深层解读 | 第56-72页 |
一、装饰纹样的题材与寓意 | 第56-67页 |
(一)动物纹样类 | 第56-60页 |
(二)植物瓜果类 | 第60-61页 |
(三)文字几何类 | 第61-64页 |
(四)器物用具类 | 第64-65页 |
(五)人物神袛类 | 第65-67页 |
二、装饰纹样表意途径的分析 | 第67-68页 |
三、闽南地区文庙建筑装饰纹样文化内涵的分析 | 第68-71页 |
(一)孔子大成,以显彰表 | 第68-69页 |
(二)礼俗文化,教化世人 | 第69页 |
(三)生命繁衍,生活追求 | 第69-70页 |
(四)消灾辟邪,求吉纳福 | 第70页 |
(五)“阴阳调和”,宗教哲思 | 第70-71页 |
四、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传统装饰纹样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 第72-86页 |
一、文庙建筑装饰纹样传承价值的分析 | 第72-74页 |
(一)历史文化价值 | 第72页 |
(二)装饰艺术价值 | 第72-73页 |
(三)现代教育价值 | 第73页 |
(四)旅游发展价值 | 第73-74页 |
(五)国际交流价值 | 第74页 |
二、闽南地区文庙建筑装饰纹样的传承保护 | 第74-81页 |
(一)闽南地区文庙建筑装饰纹样的现存问题 | 第74-77页 |
(二)对文庙建筑装饰纹样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 第77-81页 |
三、传统装饰纹样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运用 | 第81-84页 |
(一)传统装饰纹样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运用 | 第82页 |
(二)传统装饰纹样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运用 | 第82-83页 |
(三)传统装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传承运用 | 第83-84页 |
四、传统装饰纹样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发展的建议 | 第84-85页 |
(一)形”与“神”并重传承纹样精髓 | 第84页 |
(二)提取设计元素,传承合理形式 | 第84-85页 |
(三)传承匠造技法与现代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 | 第85页 |
五、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6-88页 |
一、论文总结 | 第86页 |
二、论文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 第86-88页 |
(一)论文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86-87页 |
(二)对未来学习的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图表索引 | 第92-96页 |
后记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97-99页 |
附录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