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氮供应对油菜叶片氮形态分配与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主要缩略语表第14-16页
1 绪论第16-33页
    1.1 提高油菜氮效率的重要性第16-17页
    1.2 油菜氮效率第17-25页
        1.2.1 氮素吸收效率第19-20页
        1.2.2 氮素同化、再转运效率第20-21页
        1.2.3 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第21-25页
    1.3 氮素营养对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25-27页
        1.3.1 氮与光能截获效率第26页
        1.3.2 氮与光能利用效率第26-27页
    1.4 叶片氮分配对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第27-33页
        1.4.1 叶片中氮分配第27-31页
        1.4.2 冠层氮素垂直分布第31-33页
2 课题研究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3-37页
    2.1 课题研究意义第33-34页
    2.2 研究内容第34-36页
        2.2.1 氮供应对冬油菜叶片光合系统氮分配与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4页
        2.2.2 氮供应对冬油菜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系统氮分配特征影响第34-35页
        2.2.3 储存氮素协调冬油菜叶片的扩张和光合能力第35页
        2.2.4 氮供应对冬油菜冠层光、氮分布和不同形态氮素垂直衰减的影响第35页
        2.2.5 冬霾降低冬油菜光合生产力及氮肥补偿效应机制研究第35-36页
    2.3 技术路线第36-37页
3 氮供应对冬油菜叶片光合系统氮分配与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7-46页
    3.1 前言第3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7-40页
        3.2.1 试验概况第37-38页
        3.2.2 试验设计第38页
        3.2.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8-40页
        3.2.4 统计分析第4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0-43页
        3.3.1 冬油菜苗期生理特征第40页
        3.3.2 叶片光合氮利用效率第40-41页
        3.3.3 叶片光合参数第41-42页
        3.3.4 叶片光合系统氮分配第42-43页
        3.3.5 光合氮利用效率和叶片氮分配的关系第43页
    3.4 讨论第43-45页
    3.5 小结第45-46页
4 氮供应对冬油菜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系统氮分配特征影响第46-56页
    4.1 前言第46-47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4.2.1 试验概况第47页
        4.2.2 试验设计第47页
        4.2.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47-49页
        4.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9页
    4.3 结果第49-54页
        4.3.1 籽粒产量和苗期干物质积累第49-50页
        4.3.2 不同叶位叶片形态特征第50页
        4.3.3 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第50-51页
        4.3.4 不同叶位叶片中氮分配特征第51-52页
        4.3.5 光合系统氮分配对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第52-54页
    4.4 讨论第54-55页
    4.5 小结第55-56页
5 储存氮素协调冬油菜叶片的扩张和光合效率第56-73页
    5.1 前言第56-58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8-64页
        5.2.1 试验概况第58页
        5.2.2 试验设计第58-59页
        5.2.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59-63页
        5.2.4 储存氮素新模型第63页
        5.2.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3-64页
    5.3 结果第64-67页
        5.3.1 形态和生理指标第64页
        5.3.2 光合参数第64-66页
        5.3.3 氮分配第66页
        5.3.4 功能氮素与叶片生长及光合的关系第66-67页
        5.3.5 不同形态储存氮素第67页
    5.4 讨论第67-72页
        5.4.1 叶片中的氮分配第67-68页
        5.4.2 储存氮对叶片扩张和光合能力的影响第68-70页
        5.4.3 不同形态储存氮素调节机制第70-71页
        5.4.4 模型限制第71-72页
    5.5 小结第72-73页
6 氮供应对冬油菜冠层光、氮分布和不同形态氮素垂直衰减的影响第73-88页
    6.1 前言第73-74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74-77页
        6.2.1 试验概况第74-75页
        6.2.2 试验设计第75页
        6.2.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75-77页
        6.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77页
    6.3 结果第77-85页
        6.3.1 叶片生理参数第77-79页
        6.3.2 叶氮分配第79页
        6.3.3 叶片冠层分布特征第79-80页
        6.3.4 冠层光、氮分布第80-83页
        6.3.5 光氮协调性与氮利用效率第83页
        6.3.6 冠层不同形态氮素分布及对氮衰减系数的影响第83-85页
    6.4 讨论第85-87页
        6.4.1 影响冠层氮素垂直分布因素第85-86页
        6.4.2 不同形态氮分配对冠层氮素垂直分布的影响第86-87页
    6.5 小结第87-88页
7 冬霾降低冬油菜光合生产力及氮肥补偿效应研究第88-101页
    7.1 前言第88-89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89-92页
        7.2.1 试验点概况第89-90页
        7.2.2 试验设计第90页
        7.2.3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第90-91页
        7.2.4 光合指标测定第91页
        7.2.5 气象数据采集第91-92页
        7.2.6 数据分析第92页
    7.3 结果与分析第92-98页
        7.3.1 气候因子差异第92-94页
        7.3.2 叶片形态和生理特性差异第94-95页
        7.3.3 叶片光合性能差异第95-96页
        7.3.4 生物量和氮吸收第96-97页
        7.3.5 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第97-98页
    7.4 讨论第98-100页
        7.4.1 冬霾降低光合生产力和影响叶片氮利用第98-99页
        7.4.2 氮肥补偿效应第99-100页
    7.5 小结第100-101页
8 综合讨论、结论与展望第101-107页
    8.1 综合讨论第101-103页
    8.2 主要结论第103-105页
    8.3 创新点第105页
    8.4 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35页
附录第135-141页
    附录1第135-138页
    附录2第138-139页
    附录3第139-141页
致谢第141-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负调控病毒茎尖侵染的分子机制
下一篇:MAX基因参与大豆独角金内酯合成和信号传导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