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对Cr(Ⅵ)的去除效果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4页
    1.1 铬的污染及其处理现状第18-23页
        1.1.1 铬的基本性质第18页
        1.1.2 铬的来源及存在位置第18-19页
        1.1.3 铬的污染现状及危害第19-20页
        1.1.4 铬的处理方法第20-23页
            1.1.4.1 化学沉淀法第20-21页
            1.1.4.2 电化学法第21页
            1.1.4.3 离子交换法第21页
            1.1.4.4 膜分离法第21-22页
            1.1.4.5 吸附法第22-23页
    1.2 人工湿地概述第23-27页
        1.2.1 人工湿地概念及分类第23-24页
        1.2.2 人工湿地组成第24-25页
            1.2.2.1 基质第24页
            1.2.2.2 湿地植物第24页
            1.2.2.3 微生物第24-25页
        1.2.3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原理第25-26页
            1.2.3.1 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原理第25页
            1.2.3.2 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原理第25页
            1.2.3.3 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原理第25-26页
            1.2.3.4 人工湿地对重金属的去除机理第26页
        1.2.4 人工湿地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第26-27页
    1.3 铁碳微电解研究现状第27-29页
        1.3.1 铁碳微电解概述第27-28页
        1.3.2 铁碳微电解研究现状第28-29页
    1.4 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研究现状第29-31页
        1.4.1 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作用机理第29-30页
        1.4.2 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研究现状第30-31页
    1.5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1-34页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1-32页
        1.5.2 研究内容第32-33页
        1.5.3 技术路线第33-34页
第二章 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研究第34-42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4-36页
        2.1.1 实验装置第34-35页
        2.1.2 实验进水水质第35页
        2.1.3 实验设计第35-36页
        2.1.4 水质测定方法第36页
    2.2 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结果与分析第36-41页
        2.2.1 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第36-37页
        2.2.2 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第37-38页
        2.2.3 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对总氮的去除效果第38-39页
        2.2.4 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第39-41页
    2.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去除Cr(Ⅵ)的效果研究第42-50页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42-44页
        3.1.1 实验装置及进水水质第43页
        3.1.2 试验设计与运行第43页
        3.1.3 水质测定方法第43-44页
    3.2 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去除Cr(Ⅵ)的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3.2.1 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对Cr(Ⅵ)的去除效果研究第44-45页
        3.2.2 Cr(Ⅵ)的添加对耦合工艺出水水质的影响第45-47页
        3.2.3 水力停留时间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7-48页
    3.3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四种基质对Cr(Ⅵ)的吸附特性第50-66页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50-54页
        4.1.1 材料来源第50页
        4.1.2 试剂与仪器第50-51页
        4.1.3 实验方法第51-54页
            4.1.3.1 四种基质对Cr(Ⅵ)的等温吸附曲线实验第51-52页
            4.1.3.2 四种基质对Cr(Ⅵ)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第52-53页
            4.1.3.3 pH值对四种基质吸附Cr(Ⅵ)的影响实验第53页
            4.1.3.4 Cr(Ⅵ)的测定方法第53-54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4-65页
        4.2.1 四种基质对Cr(Ⅵ)的等温吸附特性第54-60页
        4.2.2 四种基质对Cr(Ⅵ)的吸附动力特性第60-64页
        4.2.3 pH值对四种基质吸附Cr(Ⅵ)的影响第64-65页
    4.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Cr(Ⅵ)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66-80页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6-69页
        5.1.1 微生物测序样品的采集第66页
        5.1.2 DNA提取第66-67页
        5.1.3 PCR扩增第67页
        5.1.4 样品测序方法第67-68页
        5.1.5 试剂与器材第68-69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69-78页
        5.2.1 稀释曲线及Shannon-Wiener曲线第70-71页
        5.2.2 群落多样性分析第71-74页
        5.2.3 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第74-78页
            5.2.3.1 门丰度变化第74-77页
            5.2.3.2 主要属的丰度变化第77-78页
    5.3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4页
    6.1 结论第80-81页
    6.2 展望第81-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致谢第90-92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94页
导师和作者简介第94-96页
附件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椰壳—污泥复合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模拟废水中Cr(Ⅵ)吸附的研究
下一篇:旋转填充床脱除粘胶纤维废气中硫化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