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天然气热电联供技术 | 第10-13页 |
1.2.1 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统优点 | 第11-12页 |
1.2.2 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分类及结构组成 | 第12-13页 |
1.3 分布式能源技术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4 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 第16-17页 |
第2章 20kW天然气内燃机热电联供系统设计研究 | 第17-28页 |
2.1 20kW天然气内燃机热电联供系统工艺流程 | 第17-19页 |
2.1.1 天然气热电联供系统流程概述 | 第17-18页 |
2.1.2 热电联供系统创新点 | 第18-19页 |
2.2 天然气热电联供系统创新性设计分析 | 第19页 |
2.3 20kW天然气内燃机热电联供系统介绍 | 第19-24页 |
2.3.1 实验系统组成 | 第19-20页 |
2.3.2 实验系统主要设备 | 第20-23页 |
2.3.3 数据采集系统 | 第23-24页 |
2.4 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设计计算分析 | 第24-27页 |
2.4.1 气-气-水组合换热器换热量 | 第25页 |
2.4.2 气-气-水组合换热器整体布置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20kW天然气内燃机热电联供性能及变工况分析 | 第28-41页 |
3.1 天然气内燃机热电联供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 第28-30页 |
3.1.1 一次能源利用率 | 第28-29页 |
3.1.2 (火用)效率 | 第29页 |
3.1.3 相对节能率 | 第29-30页 |
3.2 天然气热电联供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 第30-36页 |
3.2.1 天然气热电联供系统余热回收分析 | 第30-33页 |
3.2.2 天然气热电联供系统能效分析 | 第33-34页 |
3.2.3 天然气热电联供系统凝结水回收分析 | 第34-36页 |
3.3 天然气内燃机热电联供系统变工况分析 | 第36-40页 |
3.3.1 天然气热电联供系统主要设备变工况性能 | 第36-38页 |
3.3.2 天然气内燃机热电联供系统变工况性能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20 kW天然气热电联供系统NO_x排放实验研究 | 第41-48页 |
4.1 NO_x排放测量实验系统 | 第41-42页 |
4.2 NO_x排放测量方法 | 第42-45页 |
4.2.1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 第42-44页 |
4.2.2 O_2和RO_2的测定 | 第44-45页 |
4.3 20kW天然气内燃机热电联供系统NO_x排放分析 | 第45-47页 |
4.3.1 污染物排放评价 | 第45-46页 |
4.3.2 实验系统NO_x排放测试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天然气热电联供系统经济性分析 | 第48-57页 |
5.1 经济性分析的方法及指标 | 第48-49页 |
5.1.1 投资回收期 | 第48页 |
5.1.2 年度化费用 | 第48-49页 |
5.1.3 经济?效率 | 第49页 |
5.2 技术经济性分析 | 第49-53页 |
5.2.1 经济性计算 | 第49-51页 |
5.2.2 经济性影响因素 | 第51-53页 |
5.3 燃煤锅炉、燃气锅炉、天然气热电联供采暖费用分析 | 第53-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6章 全文结论及工作展望 | 第57-5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6.2 后期工作建议和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