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1.1 中国能源消耗及NOX排放现状 | 第12-13页 |
1.1.2 NOX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 第13-14页 |
1.1.3 NOX控制技术 | 第14-15页 |
1.2 火电厂脱硝改造情况 | 第15-16页 |
1.3 脱硝技术简介 | 第16-22页 |
1.3.1 NO_x的生成途径 | 第16页 |
1.3.2 NO_x的控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烟气脱硝方法的必要性 | 第17页 |
1.3.4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介绍 | 第17-22页 |
1.3.4.1 反应原理 | 第18-19页 |
1.3.4.2 SCR脱硝系统的构成 | 第19页 |
1.3.4.3 SCR脱硝系统的组成 | 第19-20页 |
1.3.4.4 SCR催化剂简介 | 第20页 |
1.3.4.5 SCR还原剂的选取 | 第20-22页 |
1.4 SNCR技术概况 | 第22-23页 |
1.5 SNCR-SCR联合脱硝 | 第23页 |
1.6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第2章 王曲电厂SCR改造方案研究 | 第24-33页 |
2.1 机组概况 | 第24-26页 |
2.1.1 锅炉基本参数 | 第24-25页 |
2.1.2 燃料和灰渣成分资料 | 第25-26页 |
2.1.3 气象资料 | 第26页 |
2.2 基础设计参数 | 第26-27页 |
2.2.1 锅炉燃煤量 | 第26-27页 |
2.2.2 设计基础参数 | 第27页 |
2.3 脱硝系统 | 第27-33页 |
2.3.1 脱硝工艺选择 | 第27-28页 |
2.3.2 SCR反应器的布置 | 第28-29页 |
2.3.3 烟气流程 | 第29-30页 |
2.3.4 催化剂选择 | 第30页 |
2.3.5 氨供应系统 | 第30-31页 |
2.3.5.1 氨消耗量 | 第30-31页 |
2.3.5.2 氨的供应 | 第31页 |
2.3.5.3 氨的贮存和制备 | 第31页 |
2.3.5.4 氨的喷射装置 | 第31页 |
2.3.6 吹灰器 | 第31-33页 |
第3章 SCR运行中影响其脱硝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 | 第33-39页 |
3.1 氨氮比 | 第33-34页 |
3.2 反应温度 | 第34-35页 |
3.3 接触时间和空间速度 | 第35-36页 |
3.4 催化剂性能 | 第36页 |
3.5 SCR反应器入口NO_x浓度对脱硝效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3.5.1 OFA燃尽风对SCR反应器入口NO_x浓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5.2 OFA二次风配风对SCR反应器入口NO_x浓度的影响 | 第37页 |
3.5.3 负荷对SCR反应器入口NO_x浓度的影响 | 第37页 |
3.5.4 锅炉氧量的大小SCR反应器入口NO_x浓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SCR运行试验调整及结果分析 | 第39-45页 |
4.1 试验目的 | 第39页 |
4.2 试验一般原则 | 第39页 |
4.3 试验测点监控参数 | 第39-40页 |
4.4 满负荷下机组运行调整对SCR脱硝效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4.4.1 锅炉燃烧调整对SCR反应器入口NO_x浓度的影响试验 | 第40-41页 |
4.4.2 SCR脱硝系统对脱硝效率的影响试验 | 第41-42页 |
4.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4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SCR催化剂改造和社会效益分析 | 第45-51页 |
5.1 声波吹灰法提高SCR催化剂活性 | 第45-49页 |
5.1.1 催化剂存在的问题 | 第45页 |
5.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45-46页 |
5.1.3 声波提效法模拟研究 | 第46-48页 |
5.1.4 声波吹灰器技术方案 | 第48-49页 |
5.2 脱硝工程实施前后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 第49页 |
5.2.1 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 第49页 |
5.2.2 脱硝前烟气中NOX排放状况 | 第49页 |
5.2.3 脱硝后烟气中NOX排放状况 | 第49页 |
5.2.4 烟气污染物排放达标分析 | 第49页 |
5.3 改造工程的社会效益 | 第49-50页 |
5.4 节能分析 | 第5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52页 |
6.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