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极端降水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气候模式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全球升温的研究 | 第14页 |
1.2.4 暴露度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数据与方法 | 第19-2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1页 |
2.1.1 研究区地理环境 | 第19-20页 |
2.1.2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2.2 研究数据 | 第21-23页 |
2.2.1 观测气象数据 | 第21页 |
2.2.2 气候模式数据 | 第21-22页 |
2.2.3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的人口预估数据 | 第22-23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2.3.1 数据格点化方法 | 第23-24页 |
2.3.2 极端降水阈值和强度 | 第24页 |
2.3.3 极端降水事件辨识方法 | 第24-25页 |
2.3.4 气候模式评估指标 | 第25-26页 |
2.3.5 全球升温阈值时间确定方法 | 第26页 |
2.3.6 人口暴露度指标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观测期极端降水特征分析与事件识别 | 第27-45页 |
3.1 极端降水时空特征 | 第27-35页 |
3.1.1 极端降水总量 | 第28-31页 |
3.1.2 极端降水频率 | 第31-33页 |
3.1.3 极端降水强度 | 第33-35页 |
3.2 极端降水事件特征 | 第35-43页 |
3.2.1 极端降水事件次数 | 第35-36页 |
3.2.2 极端降水事件强度 | 第36-37页 |
3.2.3 极端降水事件影响面积 | 第37-39页 |
3.2.4 极端降水事件强度和面积 | 第39-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不同升温情景下极端降水时空演变分析 | 第45-75页 |
4.1 气候模式模拟能力评估 | 第45-47页 |
4.2 全球升温1.5℃和2.0℃时间确定 | 第47-48页 |
4.3 不同升温情景下极端降水的演变 | 第48-63页 |
4.3.1 极端降水总量的变化 | 第49-53页 |
4.3.2 极端降水频率的变化 | 第53-58页 |
4.3.3 极端降水强度的变化 | 第58-63页 |
4.4 不同升温情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演变 | 第63-73页 |
4.4.1 极端降水事件次数的变化 | 第64-66页 |
4.4.2 极端降水事件强度的变化 | 第66-68页 |
4.4.3 极端降水事件影响面积的变化 | 第68-71页 |
4.4.4 极端降水事件强度与面积 | 第71-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不同升温情景下极端降水事件人口暴露度分析 | 第75-90页 |
5.1 不同升温情景下的人口特征分析 | 第76-80页 |
5.1.1 人口总量的变化 | 第77-78页 |
5.1.2 人口结构的变化 | 第78-79页 |
5.1.3 人口老龄化特征 | 第79-80页 |
5.2 不同升温情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人口暴露度特征 | 第80-88页 |
5.2.1 极端降水事件人口暴露度 | 第80-83页 |
5.2.2 极端降水事件强度与暴露人口 | 第83-86页 |
5.2.3 极端降水事件影响面积与人口 | 第86-8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0-92页 |
6.2 创新点 | 第92页 |
6.3 讨论与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
作者简介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