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思想建设论文

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策略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一、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一)选题背景第9页
        (二)选题目的第9-10页
        (三)选题意义第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6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0-15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6页
    三、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第16-17页
        (一)研究思路第16页
        (二)研究内容第16-17页
        (三)研究方法第17页
    四、重点、难点分析与创新之处第17-19页
第二章 新媒体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阐释第19-31页
    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概念界定第19-25页
        (一)相关概念第19-22页
        (二)特征第22-23页
        (三)构成要素第23-25页
    二、新媒体时代的概念界定第25-27页
        (一)内涵第25页
        (二)特征第25-27页
    三、新媒体时代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基础第27-31页
        (一)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第27-29页
        (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第29页
        (三)米歇尔·福柯的话语理论第29页
        (四)议程设置理论第29-31页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状考察第31-40页
    一、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新契机第31-33页
        (一)新媒体拓展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领域、新渠道第31-32页
        (二)新媒体促进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丰富与发展第32页
        (三)新媒体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民主政治氛围的营造第32-33页
    二、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严峻挑战第33-36页
        (一)新媒体多元话语主体,存在对主体责任认知缺失问题第33-34页
        (二)新媒体加剧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威胁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第34页
        (三)网络话语的碎片化与非理性,减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第34-35页
        (四)新媒体传播的“去中心化”,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第35-36页
        (五)新媒体传播的即时自由性,增加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难度第36页
    三、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受到削弱的原因透视第36-40页
        (一)话语主体控制力不足,存在责任缺失第36-37页
        (二)话语体系创新不足,缺乏现实解释力第37-38页
        (三)话语表达单一晦涩,缺乏理论吸引力第38页
        (四)话语传播途径单一,传播的范围有限第38-39页
        (五)话语环境缺乏监管,舆论引导力弱化第39-40页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策略第40-50页
    一、话语主体:发挥主体示范性,增强现实解释力第40-41页
        (一)党政机关落实主体责任制,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政治引导第40页
        (二)增强人民的主体地位,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第40-41页
        (三)加强高素质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提升话语权实效第41页
    二、话语主题:创新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第41-43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第41-42页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信仰价值体系第42页
        (三)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增强可接受度第42-43页
        (四)关注社会发展和大众生活,优化话语内容第43页
    三、话语传播:丰富话语传播途径,增强民众的认同感第43-45页
        (一)整合新旧媒介优势内容和资源,构筑话语平台第43-44页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网络阵地建设,增强传播力度第44页
        (三)树立全球视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国际影响力第44-45页
    四、话语表达:创新话语宣传方式,增强对民众的吸引力第45-47页
        (一)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与受众心理,创新教育方式第45-46页
        (二)加强“传统主流媒体”与“民间网络”双向互动第46页
        (三)创新话语表达机制,增强传播话语的大众化第46-47页
        (四)积极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强化舆论引导效果第47页
    五、话语环境:优化话语环境,规范话语传播秩序第47-50页
        (一)加强党的管控,增强对多元意识形态的整合引领第47-48页
        (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新媒体话语秩序第48页
        (三)主动设置议题,保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自觉性第48-49页
        (四)加快技术研发,提升新媒体的防御能力与监控能力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57页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安时期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研究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