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沙蜥沿海拔梯度的生活史进化
中文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3页 |
1.1 生活史研究概述 | 第13-18页 |
1.1.1 形态特征 | 第13-15页 |
1.1.2 繁殖特征 | 第15-17页 |
1.1.3 生活史特征的变异原因 | 第17-18页 |
1.2 青藏高原沙蜥的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1.2.1 青藏高原概况 | 第18-19页 |
1.2.2 高原沙蜥的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1.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高原沙蜥的形态 | 第23-46页 |
2.1 前言 | 第23-24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4-27页 |
2.2.1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2.2.2 采样地点微环境 | 第25-26页 |
2.2.3 数据获得 | 第26页 |
2.2.4 数据分析 | 第26-27页 |
2.3 结果 | 第27-40页 |
2.3.1 幼体两性异形 | 第27-29页 |
2.3.2 成体的两性异形 | 第29页 |
2.3.3 头部特征在发育不同阶段的两性异形 | 第29-33页 |
2.3.4 成体形态特征种内和种间的地理变异 | 第33-36页 |
2.3.5 尾椎骨数目与体形的关系 | 第36-38页 |
2.3.6 尾椎数目的海拔差异 | 第38-40页 |
2.4 讨论 | 第40-46页 |
2.4.1 四种沙蜥的两性异形 | 第40-42页 |
2.4.2 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 | 第42-44页 |
2.4.3 尾椎骨数目的变异 | 第44-46页 |
第三章 高原沙蜥的年龄和生长发育 | 第46-57页 |
3.1 前言 | 第46页 |
3.2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46-47页 |
3.2.1 研究材料 | 第46-47页 |
3.2.2 组织切片 | 第47页 |
3.2.3 数据分析 | 第47页 |
3.3 结果 | 第47-53页 |
3.3.1 切片结果 | 第47-48页 |
3.3.2 生长模式 | 第48-49页 |
3.3.3 不同年龄间雌雄体长及其生长差异 | 第49-51页 |
3.3.4 不同地理种群间的体长生长差异 | 第51-52页 |
3.3.5 繁殖年龄结构 | 第52-53页 |
3.4 讨论 | 第53-57页 |
3.4.1 生长率的变化 | 第53-54页 |
3.4.2 生长过程中的体长差异 | 第54页 |
3.4.3 性成熟年龄 | 第54-55页 |
3.4.4 雌性繁殖年龄结构 | 第55-57页 |
第四章 高原沙蜥的繁殖特征 | 第57-78页 |
4.1 前言 | 第57-58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58-59页 |
4.2.1 研究对象和取样地点 | 第58页 |
4.2.2 取样和饲养 | 第58-59页 |
4.2.3 数据收集 | 第59页 |
4.2.4 数据分析 | 第59页 |
4.3 结果 | 第59-72页 |
4.3.1 繁殖时间 | 第59-60页 |
4.3.2 繁殖体长 | 第60-61页 |
4.3.3 体长对各繁殖参数的影响 | 第61-64页 |
4.3.4 年龄对繁殖参数的影响 | 第64页 |
4.3.5 其它身体特征对繁殖参数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6 新出生后代性比 | 第65-66页 |
4.3.7 窝仔数 | 第66-68页 |
4.3.8 后代大小和重量 | 第68-70页 |
4.3.9 窝仔重和相对窝仔重 | 第70-71页 |
4.3.10 后代数量和大小的权衡 | 第71-72页 |
4.3.11 种内和种间地理变异 | 第72页 |
4.4 讨论 | 第72-78页 |
4.4.1 繁殖时间 | 第72-73页 |
4.4.2 性成熟体长 | 第73页 |
4.4.3 身体因素对繁殖特征的影响 | 第73-74页 |
4.4.4 出生性比 | 第74-75页 |
4.4.5 繁殖输出 | 第75-76页 |
4.4.6 后代数量和大小的权衡 | 第76-78页 |
第五章 分子系统发生 | 第78-93页 |
5.1 前言 | 第78-81页 |
5.1.1 系统发生与进化 | 第78-79页 |
5.1.2 遗传变异 | 第79页 |
5.1.3 生活史系统比较分析 | 第79-80页 |
5.1.4 分子标记 | 第80-81页 |
5.1.5 高原沙蜥的分子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81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81-83页 |
5.2.1 实验材料和DNA提取 | 第81-82页 |
5.2.2 PCR扩增 | 第82页 |
5.2.3 数据分析 | 第82-83页 |
5.3 结果 | 第83-89页 |
5.3.1 碱基组成和序列变异 | 第83-84页 |
5.3.2 遗传多样性 | 第84-85页 |
5.3.3 系统地理结构 | 第85-86页 |
5.3.4 遗传分化 | 第86-87页 |
5.3.5 生活史特征与系统发生的关系 | 第87-89页 |
5.4 讨论 | 第89-93页 |
5.4.1 遗传多样性 | 第89-90页 |
5.4.2 系统发生结构和遗传分化 | 第90-92页 |
5.4.3 系统发生对生活史的影响 | 第92-93页 |
总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9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