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2.1.1 镇域经济 | 第20-21页 |
2.1.2 城郊型镇域经济 | 第21-22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区域经济理论 | 第22-23页 |
2.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2.2.3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 | 第24-27页 |
第3章 城郊型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27-41页 |
3.1 城郊型镇域经济发展概况 | 第27-34页 |
3.1.1 城郊型镇域经济在城乡融合中发展 | 第27-30页 |
3.1.2 哈克镇城郊型镇域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30-34页 |
3.2 城郊型镇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7页 |
3.2.1 农牧业基础地位不牢 | 第34-35页 |
3.2.2 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宽 | 第35-36页 |
3.2.3 基本公共服务欠账多 | 第36页 |
3.2.4 社会矛盾突出发展活力不足 | 第36-37页 |
3.3 城郊型镇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3.3.1 主导产业发展不充分 | 第37-38页 |
3.3.2 产业结构调整步子慢 | 第38页 |
3.3.3 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 | 第38-39页 |
3.3.4 基层社会治理跟不上 | 第39-41页 |
第4章 推进城郊型镇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1-58页 |
4.1 提升传统农牧业基础性作用 | 第41-46页 |
4.1.1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 第41-43页 |
4.1.2 增加科技政策投入 | 第43-44页 |
4.1.3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 第44-45页 |
4.1.4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 第45-46页 |
4.2 强化城市带动作用推动城郊互动发展 | 第46-50页 |
4.2.1 推进产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 | 第47-48页 |
4.2.2 推进人畜分离建设新型生活服务区 | 第48-49页 |
4.2.3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 第49-50页 |
4.2.4 完善公共服务推进城郊一体化发展 | 第50页 |
4.3 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 | 第50-54页 |
4.3.1 推进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保护性开发 | 第51-52页 |
4.3.2 主动服务中心城区和驻镇园区企业发展 | 第52-53页 |
4.3.3 积极融入区域协作承接产业人口转移 | 第53页 |
4.3.4 鼓励乡土人才创业推进产业多元发展 | 第53-54页 |
4.4 创新社会管理提高镇域经济发展活力 | 第54-58页 |
4.4.1 完善基层治理结构 | 第54-55页 |
4.4.2 优化基层群众工作 | 第55-56页 |
4.4.3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