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3页 |
第二章 索赔的基本概念 | 第13-21页 |
2.1 施工索赔的概念和来源 | 第13-17页 |
2.1.1 索赔的概念 | 第13-14页 |
2.1.2 施工过程中的索赔引起的主要原因 | 第14-15页 |
2.1.3 引起工程索赔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 第15-17页 |
2.2 施工索赔的分类 | 第17-20页 |
2.2.1 按索赔的目的不同分经济索赔和工期索赔 | 第17页 |
2.2.2 按处理的时间和方式不同分单项索赔和一揽子索赔 | 第17-18页 |
2.2.3 按索赔发生的原因分类分延期、工程变更、施工加速、不利现场等索赔 | 第18-20页 |
2.2.4 根据合同约定范围分合同内与合同外索赔 | 第20页 |
2.3 FIDIC合同中的索赔及索赔时效 | 第20-21页 |
第三章 2013版建筑工程合同索赔时效规定与FIDIC合同索赔时效规定的比较 | 第21-24页 |
3.1 时效制度 | 第21-22页 |
3.1.1 时效概念 | 第21-22页 |
3.1.2 时效的性质 | 第22页 |
3.1.3 时效的作用 | 第22页 |
3.2 二者的法律性质 | 第22-23页 |
3.2.1 2013版建筑工程合同条件的法律性质 | 第22-23页 |
3.2.2 FIDIC合同条件的法律性质 | 第23页 |
3.3 二者的时效规定 | 第23-24页 |
3.3.1 2013版建筑合同索赔时效规定 | 第23-24页 |
3.3.2 FIDIC合同索赔时效规定 | 第24页 |
3.4 两者索赔时效的区别 | 第24页 |
第四章 对新规定中的索赔时效与诉讼时效关系的评述 | 第24-27页 |
4.1 索赔时效不等同于诉讼时效 | 第25-26页 |
4.1.1 时效起始期计算对象不同 | 第25页 |
4.1.2 时效可变性不同 | 第25-26页 |
4.2 索赔时效逾期失权与法律相违悖 | 第26-27页 |
4.2.1 索赔时限与民法违背 | 第26页 |
4.2.2 逾期失权违背合同法 | 第26-27页 |
第五章 做好工程索赔的建议 | 第27-29页 |
5.1 索赔时效的积极意义 | 第27-28页 |
5.1.1 督促权利人积极索赔 | 第27-28页 |
5.1.2 避免置业主不利地位,平衡双方权益 | 第28页 |
5.1.3 索赔时效有助于索赔客观、公正解决 | 第28页 |
5.2 施工企业应注重的索赔工作 | 第28-29页 |
5.2.1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 第28-29页 |
5.2.2 提高业务水平与能力 | 第29页 |
5.2.3 做好索赔的宣传及教育工作 | 第2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