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多核平台下串行程序的并行化改造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0-14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4页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14-16页
第二章 相关知识第16-22页
    2.1 并行化第16-17页
    2.2 依赖关系第17-20页
        2.2.1 控制依赖第17-18页
        2.2.2 数据依赖第18-20页
    2.3 并行程序设计方案第20-21页
    2.4 并行粒度第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串行程序并行化改造的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第22-27页
    3.1 串行程序并行化改造的需求分析第22页
    3.2 串行程序并行化改造的概要设计第22-26页
        3.2.1 串行程序分析第23-24页
        3.2.2 并行化改造分析第24页
        3.2.3 并行化实现第24-25页
        3.2.4 并行程序调试和优化第25-26页
    3.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四章 基于带权集合的串行程序并行化第27-57页
    4.1 串行程序分析第27-42页
        4.1.1 程序的基本分析第27-29页
        4.1.2 控制依赖分析第29-36页
        4.1.3 数据依赖分析第36-42页
    4.2 并行化改造分析第42-48页
        4.2.1 有向带权图模型第46-47页
        4.2.2 集合划分模型第47页
        4.2.3 平衡二叉树模型第47-48页
    4.3 基于带权集合并行化第48-53页
        4.3.1 带权集合算法设计第48-50页
        4.3.2 组合与映射第50-51页
        4.3.3 并行化改造第51-53页
    4.4 并行程序调试和优化第53-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多核平台下串行程序并行化改造的工程实施第57-71页
    5.1 CRAES系统第57-63页
    5.2 CRAES系统并行化第63-68页
    5.3 并行化性能分析第68-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6.1 全文总结第71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医学文本的标注与检索研究
下一篇:基于本体的几何学信息检索系统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