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12-15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2.2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2 节事旅游及其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1 节事 | 第15页 |
2.1.2 节事旅游 | 第15-16页 |
2.2 节事旅游相关分析 | 第16-19页 |
2.2.1 节事旅游支持条件 | 第16-17页 |
2.2.2 节事旅游特征 | 第17-18页 |
2.2.3 节事旅游拓展 | 第18-19页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2.3.1 国外关于节事旅游的研究 | 第19-20页 |
2.3.2 国内关于节事旅游的研究 | 第20-21页 |
2.3.3 国外关于节事旅游感知的研究 | 第21页 |
2.3.4 国内关于节事旅游感知的研究 | 第21-23页 |
3 居民感知视角的金塔胡杨节对金塔旅游的影响 | 第23-38页 |
3.1 金塔县概况 | 第23页 |
3.2 金塔县旅游发展概况 | 第23页 |
3.3 金塔胡杨节概况 | 第23-24页 |
3.4 研究设计 | 第24-38页 |
3.4.1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24-25页 |
3.4.2 数据处理 | 第25-33页 |
3.4.3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33-38页 |
4 居民感知视角下金塔胡杨节发展对策 | 第38-41页 |
4.1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 | 第38-39页 |
4.2 加强宣传引导力度 | 第39页 |
4.3 加大力度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 第39页 |
4.4 丰富节事活动的内容 | 第39-41页 |
5 结论与不足 | 第41-43页 |
5.1 结论 | 第41页 |
5.1.1 节事旅游的发展带给当地的负面效益比想象的大 | 第41页 |
5.1.2 居民对金塔胡杨节存在负面感知 | 第41页 |
5.1.3 居民对节事旅游的感知存在着个体差异 | 第41页 |
5.2 论文不足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件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