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声波测井理论的发展 | 第14-17页 |
1.3 固井质量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1.3.1 声幅-变密度测井 | 第17-20页 |
1.3.2 扇区水泥胶结测井 | 第20-22页 |
1.3.3 超声脉冲回波测井 | 第22-23页 |
1.3.4 套后成像测井 | 第23-25页 |
1.3.5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25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超声声束斜入射平面分层模型的反射波研究 | 第27-56页 |
2.1 声束斜入射至平面分层介质的模型 | 第27-28页 |
2.2 平面分层介质中声束的反射波解析表达式 | 第28-35页 |
2.2.1 声束的数学描述 | 第28-29页 |
2.2.2 平面分层介质的反射系数的推导 | 第29-34页 |
2.2.3 反射波的解析表达式 | 第34-35页 |
2.3 套管井不同胶结情况时的算例 | 第35-44页 |
2.3.1 胶结良好的算例 | 第36-39页 |
2.3.2 胶结不好的算例 | 第39-44页 |
2.4 反射波波群的幅度和衰减率随水泥种类、胶结质量的变化 | 第44-47页 |
2.5 反射波波群随第一界面窜槽通道厚度的变化 | 第47-49页 |
2.6 地层对超声声束反射波的影响 | 第49-51页 |
2.7 超声弯曲波检测法对双套管井的固井质量检测 | 第51-5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3章 基于平面分层模型的套管后介质参数反演方法 | 第56-83页 |
3.1 井内流体-套管-水泥三层结构中弯曲波的性质 | 第56-68页 |
3.1.1 相速度与群速度频散曲线 | 第57-58页 |
3.1.2 衰减曲线 | 第58-59页 |
3.1.3 平面波入射角变化曲线与激发强度曲线 | 第59-62页 |
3.1.4 套管后介质为轻质水泥或水时的频散曲线 | 第62-65页 |
3.1.5 第一界面胶结不好时的频散曲线 | 第65-68页 |
3.2 利用反射波波群走时反演套管后介质传播速度的模型 | 第68-70页 |
3.3 胶结良好套管井的套管后介质传播速度反演 | 第70-77页 |
3.4 胶结不好套管井的窜槽通道厚度反演 | 第77-8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4章 套管井中指向性声束激发声场的柱面分层模型研究 | 第83-105页 |
4.1 指向性声束的数学描述 | 第83-87页 |
4.2 柱面分层介质对指向性声束的反射的解析表达式 | 第87-91页 |
4.3 指向性声束在不同方位的反射波 | 第91-98页 |
4.3.1 不同胶结情况时环向方位角0°的反射波 | 第91-96页 |
4.3.2 解析算法编程计算时的优势 | 第96-97页 |
4.3.3 环向方位角0°-180°接收的反射波 | 第97-98页 |
4.4 接收阵列中各波群的幅度及其衰减率 | 第98-10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5章 套管井中偏心声束反射波的计算方法 | 第105-118页 |
5.1 柱面分层介质对偏心点源的反射波解析表达式 | 第105-109页 |
5.2 裸眼井和套管井中的偏心点源互易模型 | 第109-113页 |
5.3 偏心声束在柱面分层介质的反射波 | 第113-11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结论 | 第118-119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19-120页 |
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工作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0页 |
附录 A 平面分层介质的位移-应力矩阵表达式 | 第130-131页 |
附录 B 柱状分层介质的位移-应力矩阵表达式 | 第131-134页 |
附录 C 非轴对称的位移-应力矩阵表达式 | 第134-1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1-143页 |
致谢 | 第143-145页 |
个人简历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