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用燃料、润滑料论文

不同侧预混对甲醇/二甲醚对冲火焰燃烧特性及NO生成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选题背景第8-10页
        1.1.1 能源与环境危机第8页
        1.1.2 发展甲醇二甲醚二元混合燃料第8-9页
        1.1.3 发展部分预混对冲燃烧技术第9-10页
    1.2 部分预混燃烧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0-13页
    1.3 本文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第13-14页
2 火焰模型与数值研究方法第14-22页
    2.1 燃烧数值模拟简介第14页
    2.2 CHEMKIN程序包简介第14-15页
    2.3 部分预混对冲火焰的物理模型第15-16页
    2.4 部分预混对冲火焰的数学模型第16-18页
        2.4.1 守恒方程第16-17页
        2.4.2 边界条件第17-18页
    2.5 化学反应机理的选择第18-21页
    2.6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不同侧预混对冲火焰的燃烧特性第22-41页
    3.1 部分预混火焰热力学特性第22-29页
        3.1.1 火焰结构及反应区第22-25页
        3.1.2 部分预混最大火焰温度第25-28页
        3.1.3 部分预混火焰厚度第28-29页
    3.2 部分预混火焰放热率第29-34页
        3.2.1 预混当量比对火焰放热率的影响第29-31页
        3.2.2 放热率生成分析第31-34页
    3.4 主要自由基的浓度分布第34-38页
        3.4.1 低火焰拉升率下的自由基浓度分布第34-37页
        3.4.2 高火焰拉伸率下的自由基浓度分布第37-38页
    3.5 自由基的传递分析第38-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1页
4 不同侧预混对冲火焰NO排放特性研究第41-53页
    4.1 预混当量比对NO的排放研究第41-42页
    4.2 预混对冲火焰NO生成分析第42-49页
        4.2.1 热力型NO分析第43-44页
        4.2.2 瞬时型NO分析第44-46页
        4.2.3 再燃型NO分析第46-47页
        4.2.4 NO_2分析第47-49页
    4.3 总NO生成分析第49-50页
    4.4 NO指标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5.1 全文总结第53-54页
    5.2 工作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附录第61-62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1页
    B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P模型的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下一篇:车辆装载和路径安排联合优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