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螺旋聚合物的分类 | 第14-21页 |
1.2.1 聚异腈化物 | 第14-16页 |
1.2.2 聚乙炔类 | 第16-18页 |
1.2.3 聚甲基丙烯酸酯类 | 第18-19页 |
1.2.4 聚硅烷 | 第19-20页 |
1.2.5 聚(碳二亚胺) | 第20-21页 |
1.3 螺旋结构的特征 | 第21-23页 |
1.3.1 手性放大效应 | 第21页 |
1.3.2 手性记忆功能 | 第21-22页 |
1.3.3 构型的转变 | 第22-23页 |
1.4 螺旋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23-24页 |
1.5 螺旋聚合物的功能 | 第24-27页 |
1.5.1 非对称催化 | 第24-25页 |
1.5.2 手性识别 | 第25-26页 |
1.5.3 光电性能 | 第26-27页 |
1.5.4 医学领域 | 第27页 |
1.6 二氧化硅/聚合物复合微球 | 第27-31页 |
1.6.1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7-28页 |
1.6.2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改性 | 第28-29页 |
1.6.3 二氧化硅/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应用 | 第29-31页 |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1页 |
1.8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1.9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3-39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3-35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34-35页 |
2.2 原材料的预处理 | 第35-36页 |
2.2.1 溶剂的预处理 | 第35-36页 |
2.3 取代乙炔类单体的合成 | 第36页 |
2.3.1 8oc-L-丙氨酸丙炔酰胺(单体1)的合成 | 第36页 |
2.3.2 丙烯酸丙炔酰胺(单体2)的合成 | 第36页 |
2.4 聚合物的制备 | 第36-37页 |
2.5 共聚物侧基Boc基团的脱除 | 第37页 |
2.6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37页 |
2.7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改性 | 第37-38页 |
2.8 手性荧光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9-55页 |
3.1 取代乙炔类单体的合成 | 第39-42页 |
3.1.1 Boc-L-丙氨酸丙炔酰胺(单体1)的合成 | 第39-41页 |
3.1.2 丙烯酸丙炔酰胺(单体2)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 聚合物的制备 | 第42-44页 |
3.3 聚合物的二级结构 | 第44-47页 |
3.3.1 温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2 非手性单体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3 侧基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羧基化改性 | 第47-49页 |
3.5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表面接枝率 | 第49-52页 |
3.6 紫外和荧光性能 | 第52-5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69-71页 |
附件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