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缩略语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项目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电视中心概述 | 第11-13页 |
1.2.1 电视中心简介 | 第11-12页 |
1.2.2 电视中心基础架构IP化的优势 | 第12-13页 |
1.3 电视中心基础架构IP化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内外电视中心IP化的发展进程 | 第13-14页 |
1.3.2 标准化进程 | 第14-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6-17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电视中心基础架构IP化概述 | 第19-27页 |
2.1 电视中心基础架构IP化 | 第19页 |
2.2 传统电视中心系统 | 第19-20页 |
2.3 基础架构IP化构建考虑的因素 | 第20-24页 |
2.3.1 低延时传输 | 第20-21页 |
2.3.2 IP净切换 | 第21-23页 |
2.3.3 安全性 | 第23-24页 |
2.4 电视中心IP化与现有互联网架构的区别 | 第24-25页 |
2.5 基础架构IP化系统性能的改善与提高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电视前期制作系统IP化 | 第27-41页 |
3.1 电视前期制作系统的涵义与现状 | 第27-29页 |
3.1.1 电视前期制作系统的定义 | 第27页 |
3.1.2 传统电视前期制作系统的组成 | 第27-29页 |
3.2 前期制作系统IP化 | 第29-30页 |
3.2.1 前期制作系统IP化的定义 | 第29页 |
3.2.2 IP化给节目生产带来的变革 | 第29-30页 |
3.3 现场制作系统IP化的关键技术 | 第30-34页 |
3.3.1 SDIOverIP技术 | 第30-31页 |
3.3.2 前向纠错编码 | 第31-33页 |
3.3.3 PTP同步 | 第33-34页 |
3.4 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的应用 | 第34-35页 |
3.5 现场制作系统IP化的设计与实现 | 第35-40页 |
3.5.1 项目背景 | 第35页 |
3.5.2 项目设计总述 | 第35-36页 |
3.5.3 系统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3.5.4 项目系统架构设计 | 第37-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后期编辑媒资网IP化 | 第41-50页 |
4.1 后期编辑媒资网IP化网络架构及其优点 | 第41-42页 |
4.2 后期编辑媒资网IP化考虑的因素 | 第42-45页 |
4.2.1 存储介质 | 第42-43页 |
4.2.2 网络交换带宽 | 第43-44页 |
4.2.3 存储RIAD级别的选择 | 第44-45页 |
4.3 系统总体流程 | 第45页 |
4.4 后期编辑媒资网IP化的设计与实现 | 第45-49页 |
4.4.1 广东广播电视台后期编辑媒资网IP化概述 | 第45-46页 |
4.4.2 系统设计原则 | 第46-47页 |
4.4.3 系统架构设计 | 第47-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播出系统IP化 | 第50-56页 |
5.1 广东广播电视台播出系统现状 | 第50-51页 |
5.2 IP化播出系统架构及其优点 | 第51-52页 |
5.3 IP化播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55页 |
5.3.1 设计目标 | 第52-53页 |
5.3.2 系统主体框架 | 第53页 |
5.3.3 系统组成 | 第53-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电视中心IP化的测评分析 | 第56-84页 |
6.1 测评工作的意义 | 第56页 |
6.2 测评的基本内容 | 第56-57页 |
6.3 现场制作系统IP化的测评 | 第57-66页 |
6.3.1 IP状态测试 | 第57-59页 |
6.3.2 PTP同步的测试 | 第59-61页 |
6.3.3 基带视频信号的测试 | 第61-62页 |
6.3.4 音频系统的测试 | 第62-66页 |
6.4 后期编辑媒资网IP化的测评 | 第66-80页 |
6.5 播出系统IP化的测评 | 第80-8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件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