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45页 |
1.1 引言 | 第20-22页 |
1.2 中草药中重金属残留及控制现状 | 第22-30页 |
1.2.1 中草药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22-23页 |
1.2.2 中药材中重金属的来源 | 第23-24页 |
1.2.2.1 土壤环境的影响 | 第23页 |
1.2.2.2 中药材自身的特性 | 第23-24页 |
1.2.2.3 工业“三废”的污染 | 第24页 |
1.2.2.4 农药以及化肥对中药材的污染 | 第24页 |
1.2.2.5 中药材仓储污染 | 第24页 |
1.2.3 国内外对中药中重金属含量的控制规定 | 第24-25页 |
1.2.4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 第25-27页 |
1.2.5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措施 | 第27-28页 |
1.2.5.1 严格选择种植土壤及环境条件 | 第27-28页 |
1.2.5.2 有效控制和减少化肥及其农药的施用 | 第28页 |
1.2.5.3 关注对无公害中药材栽培技术的研究 | 第28页 |
1.2.5.4 其它控制措施 | 第28页 |
1.2.6 中药材中重金属的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1.2.6.1 同一功效,不同种类的中药材中重金属的研究 | 第29页 |
1.2.6.2 单味中药材中重金属的研究 | 第29页 |
1.2.6.3 同种中药材不同部位重金属的研究 | 第29-30页 |
1.2.6.4 不同产地,同种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的研究 | 第30页 |
1.2.6.5 中药材及其炮制品中重金属的比较分析研究 | 第30页 |
1.3 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分析方法 | 第30-42页 |
1.3.1 样品的消化方法 | 第30-34页 |
1.3.2 中药材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 第34-38页 |
1.3.3 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其在重金属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38-41页 |
1.3.4 络合剂的影响 | 第41-42页 |
1.4 论文研究意义、内容和创新点 | 第42-45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42-4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43-44页 |
1.4.3 创新点 | 第44-45页 |
第二章 超声辅助萃取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测定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的研究 | 第45-58页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5-46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45-46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2.2.1 溶液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6-47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4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7页 |
2.3.1 超声辅助萃取条件优化 | 第47-52页 |
2.3.1.1 酸类型的影响 | 第47-48页 |
2.3.1.2 浸泡时间影响 | 第48-49页 |
2.3.1.3 超声功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2.3.1.4 超声时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2.3.1.5 硝酸浓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2.3.1.6 平衡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 第52页 |
2.3.2 方法验证 | 第52-54页 |
2.3.2.1 标准曲线的制作及检测限的确定 | 第52-53页 |
2.3.2.2 干扰实验的研究 | 第53-54页 |
2.3.2.3 方法准确性与精密度的评估 | 第54页 |
2.3.3 样品分析 | 第54-57页 |
2.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纳米银悬浮分散固相萃取(Ag NPs-SDSPE)-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药材中总铬含量的研究 | 第58-75页 |
3.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9-60页 |
3.1.1 主要试剂 | 第59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59-60页 |
3.2 纳米银的合成及悬浮分散固相萃取过程 | 第60-61页 |
3.2.1 纳米银的合成 | 第60页 |
3.2.2 悬浮分散固相萃取过程 | 第60-61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3.3.1 溶液的配制 | 第61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2-71页 |
3.4.1 反应前后对微粒的表征 | 第62-64页 |
3.4.1.1 紫外分光光度计 | 第62页 |
3.4.1.2 投射电镜(TEM) | 第62-64页 |
3.4.2 纳米银悬浮分散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64-71页 |
3.4.2.1 硝酸银的体积对Cr(Ⅲ)和Cr(Ⅳ)的影响 | 第64页 |
3.4.2.2 pH值的影响 | 第64-65页 |
3.4.2.3 吸附剂的类型和量的影响 | 第65-67页 |
3.4.2.4 平衡时间的影晌 | 第67-68页 |
3.4.2.5 涡旋时间的影响 | 第68-69页 |
3.4.2.6 萃取温度的影响 | 第69页 |
3.4.2.7 纳米银加入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3.4.2.8 酸的影响 | 第70-71页 |
3.5 方法验证 | 第71-73页 |
3.5.1 其他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71-72页 |
3.5.2 标准工作曲线的制作及方法特征性考查 | 第72页 |
3.5.3 与其他检测方法的对比 | 第72-73页 |
3.6 实际样品的分析 | 第73-74页 |
3.7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磯性纳米材料固相萃取(MSPE)-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中药材中铜、镜含量的硏究 | 第75-88页 |
4.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75-76页 |
4.1.1 主要试剂 | 第75-76页 |
4.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7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6-79页 |
4.2.1 溶液的配制 | 第76页 |
4.2.2 微波消解条件 | 第76-77页 |
4.2.3 Fe_3O_4-SiO_2-APDC纳米微粒的制备 | 第77-78页 |
4.2.3.1 Fe_3O_4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77页 |
4.2.3.2 Fe_3O_4-SiO_2-APDC纳米微粒的制备 | 第77-78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78-7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9-86页 |
4.3.1 磁性纳米材料固相萃取条件优化 | 第79-85页 |
4.3.1.1 pH值的影响 | 第79-80页 |
4.3.1.2 络合剂APDC浓度的影响 | 第80-81页 |
4.3.1.3 Fe_3O_4-SiO_2-APDC体积的影响 | 第81-82页 |
4.3.1.4 平衡时间的影响 | 第82-83页 |
4.3.1.5 辅助方式对金属元素回收率的影响 | 第83-84页 |
4.3.1.6 洗脱剂的影响 | 第84-85页 |
4.3.2 方法验证 | 第85-86页 |
4.3.2.1 干扰实验 | 第85页 |
4.3.2.2 标准工作曲线的制作及方法特征性考查 | 第85-86页 |
4.4 实际样品的分析 | 第86-87页 |
4.5 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