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9-12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1.2 风机防喘振控制的发展及现状 | 第10-11页 |
| 1.3 本文工作内容 | 第11-12页 |
| 2 风机工作原理 | 第12-18页 |
| 2.1 风机的分类 | 第12-13页 |
| 2.2 风机的特性曲线 | 第13-14页 |
| 2.3 管网特性曲线 | 第14-15页 |
| 2.4 喘振产生的原因 | 第15页 |
| 2.5 风机防喘振控制的重点 | 第15-16页 |
| 2.6 防喘振原理 | 第16-18页 |
| 2.6.1 固定极限流量 | 第16-17页 |
| 2.6.2 可变极限流量 | 第17-18页 |
| 3 防喘振控制方案的设计 | 第18-22页 |
| 3.1 控制工艺 | 第18页 |
| 3.2 控制方案 | 第18-20页 |
| 3.3 控制系统结构 | 第20-22页 |
| 4 现场总线及硬件设计 | 第22-32页 |
| 4.1 现场总线的介绍 | 第22-27页 |
| 4.1.1 Profibus-DP 总线 | 第22-23页 |
| 4.1.2 Modbus 总线 | 第23-25页 |
| 4.1.3 PROFINET | 第25-27页 |
| 4.2 硬件配置选择 | 第27-29页 |
| 4.2.1 可编程控制器的简介 | 第27页 |
| 4.2.2 主要硬件选型 | 第27-29页 |
| 4.3 硬件电路设计 | 第29-32页 |
| 5 网络通信的实现及程序设计 | 第32-45页 |
| 5.1 系统的硬件组态 | 第32-35页 |
| 5.1.1 编程软件简介 | 第32-33页 |
| 5.1.2 主站从站的的通讯组态 | 第33页 |
| 5.1.3 系统程序设计 | 第33-35页 |
| 5.2 网络通信的实现 | 第35-45页 |
| 5.2.1 Modbus 设备之间的通讯 | 第35-36页 |
| 5.2.2 Modbus 与 Profibus 之间的通讯 | 第36-39页 |
| 5.2.3 Profibus 设备之间的通讯 | 第39-43页 |
| 5.2.4 Profinet 通讯的实现 | 第43-45页 |
| 6 模糊 PID 控制器的设计 | 第45-54页 |
| 6.1 模糊控制的概述 | 第45页 |
| 6.2 模糊控制算法 | 第45-46页 |
| 6.2.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45-46页 |
| 6.2.2 Fuzzy 控制器 | 第46页 |
| 6.3 防喘振模糊 PID 控制器的设计 | 第46-51页 |
| 6.3.1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 第46-47页 |
| 6.3.2 输入模糊化 | 第47-49页 |
| 6.3.3 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 | 第49-51页 |
| 6.4 防喘振模糊控制器的仿真分析 | 第51-53页 |
| 6.5 模糊 PID 控制器在 PLC 中的实现 | 第53-54页 |
| 7 监控系统的设计 | 第54-58页 |
| 7.1 组态软件的介绍 | 第54页 |
| 7.2 WinCC 监控画面的设计 | 第54-58页 |
| 7.2.1 登录画面 | 第55-56页 |
| 7.2.2 主控界面设计 | 第56页 |
| 7.2.3 变频监控界面设计 | 第56-57页 |
| 7.2.4 电机保护监控界面的设计 | 第57-58页 |
| 总结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A | 第62-63页 |
| 附录B | 第63-77页 |
| 在校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