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内分泌腺肿瘤论文--甲状腺肿瘤论文

miR-338-3p在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前言第4-6页
中文摘要第6-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1章 综述第20-42页
    1.1 microRNA概述第20-21页
    1.2 甲状腺癌第21-22页
    1.3 甲状腺癌和MICRORNA的关系第22-40页
        1.3.1 microRNA与PTC的关系第22-25页
        1.3.2 microRNA与FTC的关系第25页
        1.3.3 microRNA与ATC的关系第25-28页
        1.3.4 microRNA与PDTC的关系第28页
        1.3.5 microRNA与MTC的关系第28-30页
        1.3.6 microRNA的合成关键蛋白和甲状腺肿瘤的关系第30-31页
        1.3.7 甲状腺癌患者循环系统中microRNA的价值第31-32页
        1.3.8 microRNA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第32-37页
        1.3.9 microRNA在甲状腺癌中的筛查和判断治疗效果中价值:第37-40页
    1.4 总结第40-42页
第2章 材料和方法第42-62页
    2.1 伦理审核第42页
    2.2 患者资料和标本收集第42页
    2.3 所用细胞系的培养和转染第42-44页
        2.3.1 细胞复苏第42页
        2.3.2 所用细胞系的培养及传代第42-43页
        2.3.3 细胞冻存第43页
        2.3.4 细胞转染第43-44页
        2.3.5 化学合成microRNAs以及转染第44页
    2.4 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步骤第44-48页
        2.4.1 试剂和器具的处理方法第44页
        2.4.2 总RNA提取第44-45页
        2.4.3 电泳分析总RNA第45-46页
        2.4.4 逆转录反应步骤第46-47页
        2.4.5 Real-time PCR第47页
        2.4.6 qRT-PCR实验结果分析第47-48页
    2.5 TPC-1 甲状腺癌细胞活性以及克隆能力的测定第48-49页
        2.5.1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第48页
        2.5.2 TPC-1 甲状腺癌细胞克隆能力检测第48-49页
    2.6 细胞迁移实验/划伤模型第49-50页
    2.7 细胞侵袭实验第50页
    2.8 荧光报告质粒构建第50-55页
        2.8.1 质粒构建第50-51页
        2.8.2 所需溶液和试剂的配置第51页
        2.8.3 目的片段PCR扩增第51-52页
        2.8.4 质粒载体以及PCR产物的双酶切鉴定及凝胶回收第52-53页
        2.8.5 粘性末端的连接第53页
        2.8.6 质粒DNA的转化第53页
        2.8.7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第53-54页
        2.8.8 酶切鉴定第54页
        2.8.9 质粒大量提取第54页
        2.8.10 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第54页
        2.8.11 点突变质粒载体的构建第54-55页
    2.9 荧光报告系统检测第55-56页
    2.10 Western blot实验步骤第56-60页
        2.10.1 主要试剂和溶液的配置第56-58页
        2.10.2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第58页
        2.10.3 组织总蛋白提取第58页
        2.10.4 实验步骤第58-60页
    2.11 小鼠移植瘤模型构建第60页
        2.11.1 实验动物购置第60页
        2.11.2 小鼠移植瘤模型构建步骤第60页
    2.12 材料和仪器第60-61页
        2.12.1 主要实验试剂第60-61页
        2.12.2 主要仪器和材料第61页
    2.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检验第61-62页
第3章 结果第62-74页
    3.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甲状腺肿瘤细胞系中miR3383p的表达显著下调第62-64页
    3.2 体内和体外实验证实miR3383p可以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长第64-67页
    3.3 miR3383P可以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和转移第67-68页
    3.4 AKT3是miR3383p的调控靶点第68-70页
    3.5 AKT3可以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第70-72页
    3.6 AKT3可以部分逆转miR3383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抑制作用第72-74页
第4章 讨论第74-76页
第5章 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97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芯片数据对肾癌转移和非转移的生物网络分析及代谢通路分析
下一篇:miRNA-3978靶向作用于LGMN调节胃癌的腹膜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