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13-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1.3.1 关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3.2 关于“网约车”的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22-2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25-27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1.5.2 独创或新颖之处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7-3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7-28页 |
2.1.1 “网约车”运营服务 | 第27-28页 |
2.1.2 “网约车”监管 | 第2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2.2.1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起源 | 第28-29页 |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内涵 | 第29-30页 |
2.2.3 整体性治理理论阐述 | 第30-31页 |
2.3 “网约车”监管工作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内在契合 | 第31-33页 |
2.3.1 治理理念上的公共性 | 第31页 |
2.3.2 组织机构上的整合性 | 第31-32页 |
2.3.3 治理手段上的技术性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南宁市“网约车”监管工作现状 | 第33-46页 |
3.1 政府监管层面 | 第33-35页 |
3.1.1 监管机构设置现状 | 第33-34页 |
3.1.2 法律法规建设现状 | 第34-35页 |
3.2 平台管理层面 | 第35-40页 |
3.2.1 滴滴出行管理概况 | 第36-38页 |
3.2.2 神州租车管理概况 | 第38-40页 |
3.3 协会管理层面 | 第40-41页 |
3.3.1 协会建设概况 | 第40页 |
3.3.2 协会与平台关系概况 | 第40-41页 |
3.4 公众监督层面 | 第41-46页 |
3.4.1 公众对南宁市“网约车”新政了解概况 | 第41-43页 |
3.4.2 公众对南宁市“网约车”监管渠道了解概况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南宁市“网约车”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6-57页 |
4.1 南宁市“网约车”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46-51页 |
4.1.1 法律法规碎片化 | 第46-47页 |
4.1.2 部门工作滞后化 | 第47-48页 |
4.1.3 相关信息孤岛化 | 第48-49页 |
4.1.4 平台自我管理无序化 | 第49-50页 |
4.1.5 社会组织管理空白化 | 第50页 |
4.1.6 公众参与低效化 | 第50-51页 |
4.1.7 消费者安全风险扩大化 | 第51页 |
4.2 南宁市“网约车”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1-57页 |
4.2.1 法律法规和社会组织建设滞后 | 第51-52页 |
4.2.2 政府监管理念落后 | 第52-53页 |
4.2.3 信息共享体制机制缺失 | 第53页 |
4.2.4 市场调节固有缺陷 | 第53-54页 |
4.2.5 消费者安全意识薄弱 | 第54-56页 |
4.2.6 消费者监管渠道不畅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南宁市“网约车”监管对策建议 | 第57-71页 |
5.1 完善“网约车”监管法律法规 | 第57-60页 |
5.1.1 加快法律法规建设步伐 | 第57-58页 |
5.1.2 提高法律法规执行性 | 第58-59页 |
5.1.3 推动第三方评估工作 | 第59-60页 |
5.2 树立整体性监管理念 | 第60-61页 |
5.2.1 转变政府监管思维 | 第60-61页 |
5.2.2 构建互联网监管思维 | 第61页 |
5.3 促进“网约车”监管信息化建设 | 第61-63页 |
5.3.1 推动政府信息整合机制建设 | 第61-62页 |
5.3.2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 第62-63页 |
5.4 推进“网约车”监管整体性整合 | 第63-68页 |
5.4.1 构建整体性政府监管模式 | 第63-64页 |
5.4.2 构建政+企监管模式 | 第64-65页 |
5.4.3 构建“政+协”监管模式 | 第65-67页 |
5.4.4 构建“政+消”监管模式 | 第67-68页 |
5.5 推动“网约车”监管前置性预防机制建设 | 第68-71页 |
5.5.1 加大“网约车”平台违法成本 | 第68-69页 |
5.5.2 推动“网约车”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 第69-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 第76-79页 |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6页 |
2. 参加项目情况 | 第76页 |
3. 调查问卷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