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工商行政管理论文

东莞市商事登记后续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6页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第7-10页
        1.选题缘由第7-9页
        2.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1.国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2.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3.研究述评第13页
    (三) 研究目的第13-14页
    (四) 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构第14-15页
        1.研究方法第14-15页
        2.研究结构第15页
    (五)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第15-16页
        1.研究的难点第15页
        2.研究的创新点第15-16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概述第16-22页
    (一)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9页
        1.商事登记第16-17页
        2.商事制度改革第17页
        3.商事登记后续监管第17-19页
    (二) 理论基础概述第19-22页
        1.市场失灵理论第19-20页
        2.政府失灵理论第20-22页
二、加强商事登记后续监管的必要性第22-26页
    (一) 加强后续监管是确保商事制度改革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第22页
    (二) 加强后续监管是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第22-23页
    (三) 加强后续监管是优化东莞营商环境的基础工程第23-24页
    (四) 加强后续监管是东莞把握机遇增创新一轮改革红利的重要抓手第24-26页
三、东莞市商事制度改革回顾和商事登记后续监管的主要做法第26-37页
    (一) 东莞市商事制度改革回顾第26-30页
        1.大朗先行试点第27页
        2.全市全面推开第27-28页
        3.改革逐步深化第28页
        4.全面走向深入第28-30页
    (二) 东莞市商事登记后续监管的主要做法第30-37页
        1.以信息化系统为支撑构建信息互联共享机制第30-31页
        2.以厘清市场监管职责为抓手落实监管责任第31-32页
        3.以基层市场协管队伍为基础强化协同监管第32-33页
        4、以“互联网+监管”为手段提高监管效能第33-35页
        5.以构建社会共治为目标打造社会监督体系第35-37页
四、东莞商事登记后续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7-57页
    (一) 存在的问题第37-53页
        1.信息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共享和有效利用第37-39页
        2.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监管职责落实不到位第39-46页
        3.部门协同监管效能低下第46-48页
        4.“互联网+”运用程度较低第48-51页
        5.推进社会共治不足第51-53页
    (二) 原因分析第53-57页
        1.信息共享机制仍不健全第53-54页
        2.部分行业领域监管职责不明晰第54页
        3.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尚不完善第54-55页
        4.监管理念和监管模式相对落后第55页
        5.社会参与治理程度不高第55-57页
五、国内地区强化商事登记后续监管的先进做法及经验启示第57-62页
    (一) 先进做法第57-59页
        1.建立统一开放的综合信用信息平台第57页
        2.制定商事主体行政审批权责清单第57-58页
        3.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监管机制第58页
        4.推进“互联网+”监管转型第58-59页
        5.探索社会共治新机制第59页
    (二) 经验启示第59-62页
        1.深化信息互联共享机制破解信息难归集共享问题第59-60页
        2.建立监管权责清单定期调整制度推动责任落实第60页
        3.深度融合市场监管与城市社会治理工作第60页
        4.大力运用互联网技术实施智慧监管第60页
        5.充分发动社会各方参与市场监管第60-62页
六、加强东莞市商事登记后续监管的对策建议第62-74页
    (一) 强化监管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第62-64页
        1.加快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第62-63页
        2.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奖惩机制第63-64页
    (二) 全面落实市场监管主体责任第64-67页
        1.明晰监管部门和属地政府监管责任第64-65页
        2.加大无证照经营清理整治第65-66页
        3.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监管第66-67页
    (三) 着力提高部门协同监管效能第67-69页
        1.完善协同联动监管机制第67-68页
        2.加强基层协管员队伍建设第68页
        3.推进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第68-69页
    (四) 深入实施“互联网+”智慧监管模式第69-71页
        1.创新“互联网+监管”模式应用第69-70页
        2.强化大数据分析运用第70页
        3.积极探索“以网管网”模式第70-71页
    (五) 构筑全方位市场监管新格局第71-74页
        1.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第71-72页
        2.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社会团体作用第72页
        3.畅通社会监督渠道第72-73页
        4.加强舆论监督第73-74页
结语第74-76页
注释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致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综合管廊PPP项目可行性研究--基于物有所值评价(VFM)方法
下一篇:桂林市快递服务监管研究